西安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文字歷史已經有數千年。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國遼闊的國土上,出現了不少具有相當規模的城市,尤其是歷代的國都,因其特殊的地位,更是大興土木,着意修建。這些古都,無論在建築規模、建築模式或建築風格上,都有其獨到之處,往往表現了同時代最高的建築水平,對全國其他城市的建築有特殊的影響,因此可以説,各大古都的建築沿革史,就是一部較完整的城市建築史。
西安,古名長安, 陝西省的省會,中國首批 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古都之首,與 羅馬、雅典、 開羅並稱世界四大古都。位於陝西 關中平原的 渭河南岸。背依 秦嶺,面向秦川。
西安,是著名的 絲綢之路的唯一起點和終點。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也是我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西周(公元前1134年)時起,直到唐代,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共13個王朝在這裏建都(亦有17朝之説),歷經2000餘年。在中國六大古都中,西安的歷史最為悠久。1982年成為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公元前202年, 劉邦取得政權,在長安(今西安城西北郊 漢城)建立西漢王朝。西漢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馬 王莽正式稱帝,改都城長安為“ 常安”。明 洪武二年(1369年)改元代稱之的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西安是歷史古都,歷史上曾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從 周至唐,先後稱之為周、秦、西漢、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歷時近1100年。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 黃巢、李自成都在這裏建立過政權。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 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宋代置 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代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代曾設陝西、 四川行省、行中書省;後改為 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明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西安後,曾改西安為長安。
眾多著名的 歷史人物和事件在這裏活躍和發生, 秦皇漢武,隋文唐宗,白起王翦、 張良蕭何、韓信班超、 衞青去病、擒虎萬歲、 李靖仁貴;秦掃 六合、漢擊匈奴、柱國執政、 玄武之變、貞觀之治、 武曌女皇、開元盛世、 西安事變……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西安的歷史非常悠久,歷史文化的沉積非常厚重,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佈的第一批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人,將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情風俗概括為關中十大怪。源於 西安碑林中一塊清代碑石的關中八景,又稱 長安八景,紀錄了八處 關中地區著名的文物風景勝地。
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 長江不僅孕育了 長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古蹟眾多。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著名 文學家朱自清先生遊歷南京後,寫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評價:“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痕跡。你可以揣摩,你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
南京,別稱 金陵、 江寧,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國歷史上的六大文化古都之一,1982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華人民共和國 江蘇省省會。另依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正式首都, 台北為臨時首都。
南京自古是長江下游地區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 揚子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業經濟中心。南京是山、水、城、林一體的城市,有着豐富的 自然景觀和歷史遺存。東郊 湯山猿人頭骨的出土,表明35萬年前南京就是古人類聚居之地。公元前472年 越王勾踐滅吳後,在今天南京的 中華門西南側建城,開創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公元3世紀以來,先後有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史稱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共10個朝代和政權在南京建都立國,留下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所以南京既被稱為 六朝古都,又被稱為十朝都會。
北京,中國西周時成為 周朝的諸侯國之一的燕國的都城。自中國金朝起成為古代中國首都——中都。自元朝起,開始成為全中國的首都。元朝 國都,元大都,或稱大都,由於中國皇帝 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國的大汗,蒙古文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元大都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 元大都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明朝自成祖後開始對北京進行大規模擴建,清朝在延續明北京城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修繕和擴建。至清末北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京有着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7餘年的建都史。自 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 軍事和商業重鎮, 名稱先後稱為 薊城、 燕都、 燕京、 涿郡、 幽州、 南京、中都、 大都、 京師、 順天府、 北平、北京等。
洛陽,簡稱“洛”,地處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有4000餘年建城史和1529年建都史,自夏朝開始有13個王朝、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儒、釋、道、玄、理肇始於此, 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邙山古墓羣與天子駕六震驚世界,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國”一詞便源自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 神都”的城市。洛陽是世界“四大聖城”之一,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
以洛陽為中心的 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 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 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僅次於首都長安的大都市,盛極一時。 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 交通樞紐。
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東方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 隋唐大運河上,舳艫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 於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 洛陽是文化的讀本。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
從此, 周公“制禮作樂”,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 班固在這裏寫出了中國第一部 斷代史《漢書》, 司馬光在這裏完成了歷史鉅著《 資治通鑑》,著名的“建安七子”、“ 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南方文化的源頭,海外華人子孫心目中的聖地。
開封,簡稱汴,現為 河南省省轄市,是我國 七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處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搖籃的 黃河之濱,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國的歷史上,開封曾被稱為大梁、汴梁、東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的 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都會”。開封與中國的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安陽並稱七大古都,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開封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温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發達,科技進步,經濟繁榮,是 中原地區的重要 旅遊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
開封是中原地區黃河沿線重要的旅遊城市,2001年被 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使開封享有七朝都會、文化名城、 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佈市縣的 名勝古蹟,依稀可尋的古城風貌,特色濃郁的民俗文化,絢麗多姿的秋菊,顯示了古都的風韻和魅力。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 錢塘江下游北岸, 京杭大運河南端。全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068平方公里。轄 上城、下城、拱墅、 江干、西湖、 濱江、蕭山、 餘杭8個區, 臨安、富陽、 建德3個縣級市,桐廬、 淳安2個縣。以香樟為市樹,桂花為市花。
杭州以其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於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 美麗城市的由衷讚美。宋代大文豪 蘇東坡曾寫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擁有三面 雲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自然風光情繫天下眾生。
有着2200年的悠久歷史的杭州還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觀同樣豐富多彩,古代庭、園、樓、閣、塔、寺、泉、壑、 石窟、摩崖碑刻遍佈,或珠簾玉帶、煙柳畫橋,或萬千姿態、蔚然奇觀,或山清水秀、風情萬般,尤以 靈隱寺、六和塔、 飛來峯、嶽王廟、西泠印社、 龍井、虎跑泉等最為著名。“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 盤庚遷都於殷(今安陽市郊小屯一帶),經八代十二王,歷時254年。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 司母戊大方鼎在這裏出土問世。在“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評選中, 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名居榜首。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婦好請纓、 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岳母刺字等歷史故事都發生在這裏。安陽文物古蹟較多,境內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2處。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為安陽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1952年11月 毛主席視察安陽,對我們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 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詩句。江澤民總書記也於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兩次視察安陽,並親筆題詞:“弘揚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陽”、“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
鄭州是河南省省會,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她偎依在黃河南岸,崇山峻嶺之東,與七朝古都開封和 九朝古都洛陽東西相臨,是我國第 八大古都,東南面向 黃淮平原,位於東經112°42'~114°14'和北緯34°16'分~34°58'之間,屬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4.3℃,降雨量640毫米。轄12個縣(市)、區,其中縣1個、縣級市5個、區6個。據2005年的統計資料,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 建成區面積262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 716萬人,其中 城鎮人口424.1萬人, 鄉村人口297.1萬人。 非農業人口257.6萬人。鄭州地處中原腹地,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是 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是國家 開放城市和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有2300年的建城史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遠在1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許家窯人就在大同這塊土地上勞動繁衍生息。大同自古就為北方少數所佔兩晉南北朝之際是我國北方各民族大動亂、大遷移的年代。此時的大同,卻因此而繁榮昌盛起來。春秋時期以為代國南郡,北魏為鮮卑族拓跋部所建。該部原先生活在長城以北,後來逐步向長城以南發展,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王圭)定都平城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對峙時期。此時大同是我國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也是各族人民交流的中心和中國北方的佛教中心。五代,遼、金、時期大同開始稱作雲州,併成為遼,金,元初西京(陪都)。這時的大同已成為我國北方發達的地區,而且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城市。也給我們留下了重多文物。
咸陽市地處“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陝西省第3大城市,省轄市, 中國著名古都之一,為中國第一帝都。位於 關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俱為陽,故名咸陽。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咸陽成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下轄秦都、渭城、 楊陵三區、 興平市和 涇陽、 永壽、 乾縣、 禮泉、 三原、 武功、 淳化、 旬邑、 彬縣、 長武10個縣。是中國甲級 對外開放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 雙擁模範城、國家衞生城市、 中國地熱城、全國十佳宜居城市及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市。2004年又被評為首屆 中國魅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