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歸學者徐濤:讓科研成果實現應有價值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綜合

  重慶9月13日電題:海歸學者徐濤:讓科研成果實現應有的價值

  作者 陳茂霖

  現代都市的摩天大樓上,活躍着一羣“蜘蛛俠”,他們經常綁着安全繩在高空“舞蹈”,讓那些在城市高處蒙塵的建築重新變得乾淨。

  當人們討論“蜘蛛俠”羣體的收入與風險時,一位帶着研究成果從美國歸來的學者卻考慮着,是否可以讓“蜘蛛俠”的工作環境變得更安全。“或許我美國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中國得到最好的應用,”9月13日,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化學與生化系教授徐濤在接受採訪時説,“比如讓高層建築的玻璃變得更容易清理。”

  1999年1月,因為理想,26歲的徐濤前往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化學系開啓了自己的學術之旅,主要研究用於能源和環境科技的納米材料,涵蓋太陽能光伏、光催化、化學反應納米催化、電能存儲和轉化、安全監測等方向;2017年,學有所成的徐濤在哥哥影響下帶着研究成果回到國內和朋友一起創業。

  18年時間兜兜轉轉,當年的學霸徐濤不僅成為了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常駐研究員、美國北伊利諾斯大學化學與生化系教授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所兼職教授,還獲得了包括美國化學會石油研究基金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傑出人才獎NSFCAREER獎等一系列獎項,以及累計超過150萬美元的美國聯邦政府科研基金。

  “我研究的領域更多屬於基礎科學範疇,”徐濤説,“以前為了更好的學術環境,我選擇了美國;現在中國的發展讓我看到自己成果得到更好應用的可能,所以選擇回來。”

  徐濤教授。受訪者供圖

  選擇在國內創業後,徐濤組建團隊開發出了包括全光譜納米光電超親水自清潔技術、車體內空氣自清潔技術、建築石材用超疏水自組裝分子膜技術,以及基於廢舊石粉的超疏水自清潔塗料等一系列用於綠色建築和交通的技術和產品,並在重慶環球金融中心、8月2-4日重慶-北京普通列車等建築和交通工具上得到了良好的實驗效果。

  “傳統二氧化鈦光催化劑是白色的,只能吸收陽光中能量約佔5%的紫外部分,無法吸收佔陽光總能量46%的可見光,我在科研中採用化學氧化氫化鈦的方法,製備出了全球首例產業化的全光譜吸收型黑色納米光電自清潔材料。”徐濤説,“這種材料可以模仿荷葉不會附着水珠的現象,通過自身的超親水性讓雨水不附着在建築的玻璃和陶瓷外牆上,並且可以帶走牆面上的灰塵和細菌,這樣通過下雨或者水洗就可以實現高空建築物的清潔,而且根據客户需求,我們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讓這種材料與建築物以分子鏈的形式結合,讓塗層的穩定性超過國內外同類產品,使用年限達到10年以上。”

  “我以前開發這種新材料的時候只知道它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和屬性,沒想到回祖國以後,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變成這麼多實用的產品。”徐濤告訴記者,學術成果需要實踐來驗證,而實踐也可以推動學術成果不斷完善。中國目前的城市建設對環保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巨大的建築數量也給相關學術成果形成產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在徐濤的想法中,接下來他還要聯合國際上多位專家教授,在重慶兩江新區籌辦一個有關環境產業技術的機構,把全球優秀的環境治理技術和研究後果,通過這個機構轉化落地。

  “現在中國不管是社會還是經濟,都處於一個轉型期,”徐濤説,“這個過程中,時代會選擇、國民和市場也會不斷選擇,而我要做的,就是讓更多研究成果,變成適合中國的產品,來滿足中國市場的選擇,讓科研成果實現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