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在蓬勃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活躍着一羣來自港澳的年輕人。他們秉持獅子山精神,傳承濠江情懷,在這片熱土上奮力拼搏,書寫一個個精彩的青春故事。他們之所以選擇粵港澳大灣區,是因為這片土地有着不一樣的魅力和機遇。
機遇,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實力與發展。
這裏擁有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約8600萬人口,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數據顯示,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人民幣,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達25家。
這裏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正加速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科學技術集羣”連續兩年居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二。許多誕生在香港、深圳科研中心的實驗成果,能夠在東莞、惠州等城市的生產車間裏直接轉化為產品,從而快速進入內地或海外市場。
這裏擁有多方面的便利條件,融合發展程度高。隨着基建項目的不斷推進、通關流程的日益簡化,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不論是早上在香港中環談項目、中午到深圳見客户、下午在廣州參加展會,還是每天花幾元人民幣、坐公交車往來於澳門和橫琴之間通勤上班,這樣的工作模式都可以輕鬆實現。
機遇,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相關部門對青年創業的扶持與幫助。
想創業,這裏有支持。許多港澳青年剛“北上”落腳時,往往只有幾個揹包、兩三位夥伴。但他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創業工場裏,能使用租金便宜的場地、入住低成本的人才公寓,更有相關部門主動上門瞭解他們的需求,提供工商註冊、貸款申請、資金補貼、產品展銷、對接資源等服務。這些支持都讓港澳青年們安心發展,專注於自己的事業。僅以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為例,截至2021年底,該基地共吸引3652名香港籍人才,已累計孵化創業團隊549家,其中港澳台團隊286家;
想就業實習,這裏有政策。從2021年起,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更多港青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在舉辦青年就業博覽會時總會邀請內地知名企業參展,為當地青年提供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的機會。在鼓勵當地企業招聘港澳青年的同時,廣東省出台政策,定向港澳招錄公務員,並開放事業單位向港澳招聘人才。隨着專業資格互認的推進,越來越多港澳籍的專業人才實現了在大灣區跨境執業的便利。
想更好融入當地發展,這裏有舉措。為了讓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就業的同時能夠融入當地發展,感受這裏“宜居宜業”的氛圍,廣東省出台眾多措施,幫助解決他們在住房、醫療、社會保障、子女入學等各多方面的需求。截止2022年年初,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累計已達27.5萬人次,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9.54萬人。2021年底,廣州出台了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管理辦法,在廣州靈活就業的港澳人士也被納入其中。
機遇,來自港澳青年的自己爭取與拼搏。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面對大灣區的優越環境和有利政策,許多港澳青年沒有懈怠、反而加倍努力,用雙手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在這裏,有人放棄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江門的農村,每天頭頂烈日、腳踩泥土,開辦起現代化農場和“魚菜共生”項目;有人每天往返於橫琴和澳門,為的是把將內地中醫藥領域的優質產品通過澳門推向葡語系國家;有人一邊在香港組建團隊、配置實驗室,一邊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對接技術夥伴、尋找製造商,實現項目從初期試驗、技術攻關到批量生產、上市推廣的全過程發展;還有人懷抱“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成為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公務員,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逐浪大灣區,激揚青春夢。這是時代對港澳青年的召喚,同樣也是港澳青年面對時代的心聲。廣闊舞台提供了無限種可能。走,到大灣區去,讓夢想之種在這裏孕育發芽,讓夢想之花在這裏盛開結果!(桃花島主)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