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改變中國|他把青春獻給新老京張

從京張鐵路到京張高鐵,一字之差,跨越百年時空。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開了17年火車的沈義,將最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新老京張。

“過去開火車,真是份苦差事。”沈義18歲就來到京張鐵路。14節綠皮列車,從北京北始發,到了南口就必須在車尾加掛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才能爬上詹天佑當年順着山勢建造的“人”字形線路。

上山下山,火車司機必須全神貫注。“前後兩名司機通過電台聯繫,確保柴油機同時達到一定轉數,才能以時速35公里速度上坡。下坡也很考驗技術,時速必須控制在18至22公里,超過25公里就要視作需要緊急停車了。”沈義回憶道,那時開車要時刻緊盯儀表盤上的風壓,累心又累眼。

勞動,改變中國|他把青春獻給新老京張

沈義

隨着鐵路提速,“馴服”了內燃機車的“老司機”,又要重新考駕照。2018年1月,經過近一年的學習、筆試、面試、實操環節,沈義順利考取動車組駕駛資格證。京張高鐵開通前,他和其他骨幹司機前往天津機務段“取經”,一百多天時間裏,獨立完成京津城際列車駕駛任務。

2019年9月,“取經”歸來,沈義就投入到京張高鐵的聯調聯試。京張高鐵設定最高時速為350公里,在試驗時要逐級提速、“超速”運行,檢驗限速範圍內運行是否安全無誤。因為是“超速”運行,運行期間需要關閉車上的安全防護裝置,也就是所謂的“裸跑”,速度控制全部依靠司機的“記憶”。

為了摸透每一段線路、每一個停靠車站的“脾氣秉性”,沈義和同事們收集大量數據資料,信號機座標、隧道長度、線路坡度……枯燥難懂的數據,彙集成三大本厚厚的線路圖,平鋪開長達十幾米。

在古老的八達嶺長城下方,沈義和同事駕駛智能動車組穿過世界上埋深最深、規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鐵車站--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進站速度必須保持在每小時80公里以下,停車前還需確認行車許可。”沈義説,駕駛智能動車組列車與其他復興號列車有很多不同,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必須反覆研究故障應急處理辦法,將流程爛熟於心。

聯調聯試期間,每趟車運行時間不確定,沈義一天三頓飯都在車上吃,有時凌晨4點起牀,趕上試驗項目多,直到22點才能退乘。每次“裸跑”,三名駕駛員一組,一路上千百次舉起、伸出手臂,千百次呼喊公里標,一天下來嗓子都啞了。三個月時間,沈義掉了20斤肉,臉上稜角分明。

2019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北京北到張家口最快運行時間由3小時7分壓縮至47分鐘,沈義也開啓了新的征程。

勞動,改變中國|他把青春獻給新老京張

“過去瞭望只看前方地面,現在要立體觀察駕駛路段環境,抬頭看接觸網是否掛上異物。原來司機安全到達就行,現在即使起步、停車都必須平穩,確保旅客舒適,行駛過程甚至會用立在列車尾部的一根‘衝動棒’來判斷駕駛有沒有‘衝動’。”不過,這些都沒有難不住沈義。

“詹天佑當年主持修築京張鐵路,克服萬難,開鑿隧道……”每逢跟人講起老京張的歷史,沈義都神采飛揚,倍兒自豪。百年京張線嚴謹、認真、吃苦耐勞的精神,代代相傳,已經融入他的血液。

“堅守京張,迎接冬奧。把每位旅客安全、正點送達目的地。”沈義説,這就是他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鐵路人的初心使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6 字。

轉載請註明: 勞動,改變中國|他把青春獻給新老京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