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個記者節|記錄城市與時代,是一種責任感

“我看到小姨的視頻裏頭有好多好多菜,媽媽説,吃的管夠!”昨(7日)晚,5歲的小侄女悠悠在電話裏興奮地對我説。那天下午,她剛剛在樓下的紅旗超市買了袋最喜歡的彩虹糖。

悠悠看到的視頻,其實是我與同事策劃發佈的一組報道。上一週,成都接連報告了新增病例,風險區域陸續被封控。有人在網上號召要囤米囤菜,甚至揚言説“再不買就買不到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作為記者,一線報道是回擊謠言的最佳武器。11月5日,我和同事決定前往成都的超市、菜市場、批發市場等新聞現場進行探訪。

我們臨時“突擊”了紅旗連鎖東較場二分場,沒有亮明記者身份,在旁邊觀察了店長石啓菊和同事整理貨架的真實情景。有顧客剛剛拿走一件貨品,新的商品就立即被補齊,石啓菊後來告訴我們,自己這幾天注意到,很多顧客從進門起就默不作聲地觀察貨架情況,然後扛走大包裝的米麪油。

第22個記者節|記錄城市與時代,是一種責任感

從那天起,石啓菊決定加快貨架的補充頻率,並加大倉庫貨品的儲存,讓更多人因為滿滿的貨架而安下心來。後面幾天,囤貨的人眼見地變少了,“那些每天來的人都能發現,商品一直都在,也一直都夠”。

第二天一早,稿件發出後產生了較大影響,不僅斬獲了我當月的最高閲讀,甚至相關部門也主動發來微信説,感謝你們的報道。

這個時代,記者的職責是什麼?我們在追求什麼?是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用筆頭和鏡頭記錄時代發展的脈絡。尤其是,疫情之下,更需要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自媒體時代,有人説記者是沒有門檻的行業。從選題策劃、點位採訪、撰寫成稿,最核心的邏輯和工作其實只是記錄真實。我們去尋找真實,讓更多人看到真實,過程並不複雜,但這就是職業本身的價值。

就像去年,我們爬上30級台階的成都糧倉,讓成都人在青白江國家糧食儲備庫找到了“安全感”。稿件發出後有一條留言令我印象深刻,説記者正在記錄的真實,是一種用錢也買不到的“安全感”。

第22個記者節|記錄城市與時代,是一種責任感

採訪也能挖掘出更多普通人的故事。往往此時,那些受訪者自帶光芒,值得被記錄。

在益民菜市曹家巷店,70多歲的婆婆每天都和鄰居組團來買菜,也和店員混成了熟人。老年人都是熱心腸,採訪間隙,婆婆悄悄把我拉到了旁邊,説生鮮店的生意不好做,每天早起晚歸,“要多報道他們,也讓他們證明自己的價值”。

聊得深入了,石啓菊還掏心窩子地對記者説,自己和丈夫都是超市員工,兩人雖然只是普通人,但所做的事情卻不普通,希望在老家的孩子能為自己感到驕傲。臨走前我告訴她,你們並不普通,孩子一定會為你們驕傲的。

無論多少年,我們依然需要“撥開真相”的記者。我一直相信,用真實的記錄,把深厚的正能量傳遞給更多人,本身就是一種安全感和責任感。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悦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第22個記者節|記錄城市與時代,是一種責任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4 字。

轉載請註明: 第22個記者節|記錄城市與時代,是一種責任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