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文明館攜手三峽集團探“鱘”長江大保護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在全球防疫常態化背景下,博物館如何以新的方式為公眾持續提供文化服務,且彰顯各自文博特色?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作為新晉國家一級博物館,一直在積極探索。
此次國際博物館日,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以“自然環保、線上臨展、公益合作、館校共建”等多重角度及形式開展系列活動:線上線下同步互動的“中華鱘”主題大河講堂、原創推出“長江朋友見面會”音視頻課、“長江守護者聯盟線上知識問答”等等。
探秘中華鱘人工養殖基地
5月18日下午,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與中國三峽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攜手,開展最新一期大河講堂——“夢裏‘鱘’它千百度,共話長江大保護”。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華鱘研究所總工程師姜偉博士以“認識中華鱘、保護母親河”為題,全面科普了中華鱘這一國家I級保護動物的點滴,並帶領線上線下觀眾“雲參觀”位於湖北宜昌的中華鱘人工繁殖基地。
據悉,為保護長江魚類資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在宜昌成立長江珍稀魚類保育中心(中華鱘研究所),進行了一系列艱苦的研究保護工作,並在人工繁殖、增殖放流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推出音視頻課及知識問答
在5.18大河講堂之前,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原創推出“長江朋友見面會”音視頻課,由長江文明館典藏研究部動物學、魚類學學科博士帶來長江流域珍稀物種如川金絲猴、中華鱘、亞洲象的科普視頻,以期讓更多的觀眾通過對它們的瞭解進一步認識長江,從而認識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性。
為與公眾進行多重互動,長江文明館還推出“長江守護者聯盟線上知識問答”。同時,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跨界合作,在支付寶平台推動以“人人3小時”為主題的“益起猜”線上公益活動,從歷史、科學、環保和健康的層面進行深度開掘,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教功能。此外,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展出500件(套)昆蟲標本的線上臨展“一蟲一世界——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昆蟲科普展”已於5月1日上線,觀眾可掃碼“雲看展”。(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