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聞 | 風雲變幻替天“把脈”, 他們24小時“測天機”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 通訊員 代晴田犁 圖

為什麼明明是大晴天,飛機卻不能起飛?什麼是前序航班延誤?現代社會,航班的正常起降,恰恰依託於航空氣象的精準服務。在重慶江北機場有這樣一羣人,他們要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提供優質航空氣象服務,為飛行安全保駕護航。

為進一步提升氣象一線人員的實操與應急能力,苦練基本技能。最近,重慶空管分局舉行了“安康杯”競賽活動,讓氣象一線各專業人員模擬“實戰”,開展技能比武。他們也首次向慢新聞記者展示了空管氣象人員是如何摸準老天爺的脈絡,看清它如何變臉的。

24小時測“天機”

在“安康杯”競賽活動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理論考核。

在120分鐘的時間裏,觀測員要完成35道天氣觀測編報題,看起來像做數學作業,實際上可能比做數學作業更難。

怎麼考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通過對氣象描述信息的讀取,將這些零散的內容編輯成為一條完整的天氣實況報文。

例如:某機場(ZXXX)8月3日03:55觀測,2Cu900m,4Cb900m,主導能見度5500m,有煙,03:58出現強雷暴;04:00設備顯示數據為:10分鐘地面平均風向10度,平均風速4m/s,陣風9m/s,温度23.5度,露點12.6度,QNH1000.2hPa。

在這樣一些看起來讀不懂的編報題,實際上觀測員會從中抓取重要信息,及時發佈特殊天氣報文,將影響飛行安全的危險天氣信息及時發送出去,參與全球航空氣象數據交換,傳遞到全世界每一個機場,為航班的正常起降,提供專業的保障。

接下來的比拼是應急操作。也就是模擬出現緊急情況時,觀測員在外場進行應急觀測、編報。

慢新聞 | 風雲變幻替天“把脈”, 他們24小時“測天機”

▲以賽代練

在模擬位於跑道端頭的自動氣象觀測系統突發故障的情況下,觀測員們採用便攜式氣象儀進行應急觀測。通過架設便攜式氣象儀、設置便攜式氣壓儀的參數,讀取數據、並將觀測到的數據記錄在觀測記錄本上,稍作思考後通過應急發報方式模擬發送報文……整點時段一整套發報工作在3分鐘之內完成。

“這主要是考驗我們在應對突發情況下的一種應急能力。”重慶空管分局表示,通過此次比武,觀測員們以賽代練,不僅能夠更加熟練的掌握新的便攜式氣象儀,也展示了觀測人員良好的應急處置能力。

擦亮看天的“眼睛”

“塔台,氣象現在南端等待點,申請進入02L下滑台開展維護工作。”在氣象設備組“安康杯”競賽現場,氣象機務員朱曉博正在模擬申請穿越跑道的通話過程,“我們負責的氣象設備都是挨着跑道安裝的,出入設備場地都必須在塔台的指揮下通過飛機活動區域,不容有半點錯誤。”

氣象設備能夠探測跑道周邊的風向、風速、能見度、降水量等等氣象數據,這些數據為飛機安全起降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探測能見度的精密光學儀器,它就好比機場的眼睛,時刻精準洞察着跑道情況,但又容易受環境影響。“能見度的好與壞,決定着飛機能否起降。在重慶常見的雨霧天氣,機場跑道兩端的能見度就可能相差1-2千米,可能會影響到機場運行模式。因此,為了保證探測數據準確,我們會定期清潔維護光學鏡頭,別看這簡單的清潔工作,這也是保障飛行安全中的重要環節。” 朱曉博介紹説。

慢新聞 | 風雲變幻替天“把脈”, 他們24小時“測天機”

▲他們告訴大家,為什麼晴空萬里依然航班會延誤?

除了這些探測設備外,機場還安裝有天氣雷達以及信息傳輸系統,準確探測機場周邊天氣的同時,能夠與全國其他機場以及地方氣象部門進行氣象數據交換,為預報員們研判天氣形勢提供更為豐富的數據。“氣象設備在幫助我們看清本場天氣的同時,也能洞察千里之外的天氣變化,這就是它們最大的作用。”

助力航班平安起降

平常乘坐飛機時,不少乘客都遭遇過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或取消的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航班延誤呢?旅客們看到的天氣往往只是起飛機場的天氣,但是除了考慮起飛機場外,還要同步參考落地機場和航路上的天氣。“就好比我們自駕出遊,出發地和目的地的路況都很好,但是唯一的高速路上出現擁堵,短時間內過不去。”氣象預報員代晴形象地比喻道。

“風和日麗的天氣,突然颳起一陣風,或是降下一場雷雨,對大多數人而言不算啥,但對萬米高空中的飛機來説就沒那麼簡單了。”代晴告訴記者,天氣突變可能導致飛機無法正常起降,甚至造成不可預估的後果。

在重慶空管分局氣象預報大廳內,預報員望着不斷切換的一張張天氣圖,黑色、藍色、紅色……不同顏色的線條和符號交織在一起,外行人很可能會看得頭昏眼花。通過熟練地操作着各種數值預報模式軟件,結合剛剛更新的本場實況天氣數據,預報員整理預報思路,建立天氣模型,組織天氣會商,形成預報產品。

每一班飛機在起飛前,機長都會獲得一份飛行氣象文件,裏面會詳細給出起飛機場、降落機場、備降機場、航路及其區域的氣象信息,以供機長參考決策。航空氣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能見度為例,按照行業相關規定,跑道視程低於一定範圍飛機就不能起降。天氣系統往往變幻莫測,對於日常的氣象預報只需要精確到一週、一天,而航空氣象預報產品一般要精確到一個小時。空中的風向、風力和能見度等氣象要素是否滿足飛機起降要求,都有嚴格的標準,稍有疏忽,都有可能釀成大禍,所以安全是民航業永恆的主題。

新聞鏈接:

有了高科技為啥還要人工比賽

事實證明,最強的能力來源於人本身。

隨着江北機場航班量的與日俱增,飛行保障任務對氣象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此次技能比武,一線員工們可以發現各自日常業務中的短板、努力提高應急實操能力,並且互相汲取養分,互通有無,共同成長,做好安全運行保障。

慢新聞 | 風雲變幻替天“把脈”, 他們24小時“測天機”

▲人工智能時代,人的能力一點也不能弱

據悉,因為目前在氣象行業,高科技應用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最先進的技術也只能做大空間和長時間段的預報。比如整個重慶市範圍,而機場在地圖上甚至還不足一個肉眼可見的點。目前的科技水平是很難做到逐時精準預報的,更何況飛機每分鐘都在起飛降落,這些都需要預報員通過長期的經驗累積和對數值預報產品的修訂後作出更精細的判斷和結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76 字。

轉載請註明: 慢新聞 | 風雲變幻替天“把脈”, 他們24小時“測天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