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日夜兼程,看市中老城如何重回巔峯
“市中有着輝煌的百年工業史,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方創新創業的熱土,恰逢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唯有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才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2022年1月17日,在棗莊市市中區第十次代表大會上,市中區委書記宋磊作了題為《勇擔新使命 奮進新徵程,為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的報告。
這份報告的背後,是市中區搶抓機遇、勇毅前行,實現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的決心。未來五年,市中區將以“先把經濟搞上去、集中精力強工業”為中心,實施“工業強區、產業興區、城建立區”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城市能級跨越,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市中區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趕超發展新局面。
提質增速,雙向突破
在公佈的數據中,2021年市中區預計全區生產總值完成280億元,年均增長5.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年均增長5.7%;進出口總額完成49.7億元,年均增長15.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9億元,剔除消化虛收因素,年均增長16.5%,税收佔比達到78.3%。
要知道,對於經歷了“騰籠換鳥陣痛期”的市中區來説,這一成績來之不易。
事實上,只有經過明確量化的目標,才更能抓好過程,拿到結果。此次黨代會報告中,市中區明確提出,未來五年將全面完成“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80億元,人均GDP增長達33.8%,城市人口達到48.8萬人,成為魯南地區最具競爭力的區域中心,在“工業強市、產業興市”建設中走在前、當標杆。
擘畫藍圖、揚帆啓航,新的號角已吹響,資源稟賦、幹勁十足的棗莊市中區,又將如何把握時與勢,主動融入國家和省、市發展大局,找準自身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發揮產業優勢,擔當作為?
1月5日舉行的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市中區將繼續圍繞“先把經濟搞上去、集中精力強工業”這一中心,緊扣“工業強市、產業興市”部署要求,以“重點工作提升年”為抓手,大力實施工業經濟、招商引資、創新能力、營商環境、城市品質、鄉村振興、民生福祉、幹部作風“八大提升突破工程”,推動三年倍增計劃穩步實施,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市中區委書記宋磊指出,未來五年,市中區要成為全市轉型速度最快、發展質效最高的城市之一。傳統產業全面升級,新興產業塑成優勢,符合省“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羣”和市“6+3”現代產業體系項目數量大幅增加,四大主導產業集羣規模持續擴大、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四新”經濟佔比和高新技術產業佔比顯著提高,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0家,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100億元,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同時,圍繞“融入”和“崛起”兩篇文章,市中將深度挖掘城市工業文化、煤礦文化、鐵路文化、紅色文化內涵,高標準開展中興特色文旅規劃設計,推動中興文化鐵路遺產公園、中興文化博物館建設,重現“老礦裏”歷史風貌,叫響“百年中興、盡在市中”特色文化旅遊品牌。支持1878民國風情街、吉品街創建省級文化旅遊夜間消費集聚區、省級旅遊休閒街區,打好市中特色美食牌,繁榮發展夜間經濟,讓人們感受城市煙火、市井美味。
與以往不同的是,“高質量發展”與“加速度轉型”成為市中區未來發展重要的關鍵詞,這也意味着,未來五年,市中區發展要實現“質”與“速”的雙向突破。
擦亮市中“金”字招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只有不斷引入人才、資金、項目三股活水,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雙贏。
新的一年,市中區將聚焦“招大引外、招新引高”,在招商引資上提升突破,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以高水平金融服務激活資本市場,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牢固樹立精準招商、專業化招商思維,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繪好產業圖譜、招商地圖,編制頭部企業庫、項目庫,實體化運作招商隊伍和項目落地委員會,全面提升“招”和“落”的水平。
為了給企業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市中區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對標市場化改革方向、市場主體需求和羣眾期盼,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傾力打造市中速度、市中效率、市中服務工作品牌。
與此同時,市中區將以更大力度搭建金融平台。牢固樹立平台思維,大力實施金融賦能,高效推進區級投融資平台建設,整合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國企資產和城市基礎設施資源,加大有形資產注入。力爭年內吸引5—10支基金,加快形成百億級基金規模。開展資本市場突破行動,落實企業上市扶持政策,助力資本市場“市中板塊”加速崛起。
在全區“樹立平台思維、實施金融賦能”工作座談會上,區委書記宋磊強調,要從“變”中謀新篇開新局,變財政思維為平台思維、投資思維,將全區所有資源、資本、資產、資金進行整合,成立區級平台公司。從“學”中拓思路創新路,加強對金融知識的學習,樹立一體化意識,培育系統化思維。從“放”中實現保值增值,堅持迴歸本源、本地、本業,以做強做優做大主業為抓手,更多地將自主權下放給企業,確保企業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取得更大成績。
科創為核,市中錨定“新賽道”
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山東將堅定不移促進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系統治理、標本兼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021年,市中區實施工業技改項目406個、完成投資169.5億元,正凱新材料智能化改造典型經驗在全市推廣。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創新平台分別達到49家、36家。泰和科技實現全市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零”的突破,無機功能材料與智能製造創新創業共同體成為山東首批“雙創”共同體,啓迪之星獲批國家眾創空間。
回顧“十三五”,科創引擎無疑為市中區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提供了強勁的動能,而面對“十四五”,市中區也提出了“在創新能力上提升突破,有效激發轉型跨越新動力”的思路,以“真正使創新“關鍵變量”成為發展“最大增量””為目標,揭開“十四五”的新篇章。
如果説用好科創引擎是市中區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未來的第一步,那麼未來市中區的產業將怎麼發展?吃什麼樣的飯,端什麼樣的飯碗?市中區的答案,是以創新為驅動、以科技為支撐。
2022年,市中區將大力完善企業研發投入正向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專注行業細分領域,瞄準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加快電致變色玻璃、金屬陶瓷材料等4箇中試項目產業化。實施“雛鷹”“助飛”“頭雁”計劃,建立科技型企業培育庫,實行分層分類遞增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9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瞪羚”等高成長型企業6家以上。
搭建創新平台,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科創投資機構深度合作,打造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合體。推動啓迪之星爭創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泰和科技、中建材科創院爭創省級技術創新中心,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台22家。
此外,市中區將堅持“以賽選才、載體聚才、環境留才”,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棗莊行”“高層次創業大賽”等品牌活動,吸引落户重點領域領軍人才20名、專業團隊10個。全面做好人才服務保障工作,優化購房補貼、子女入學和醫療保障等政策,配建“設施齊全、生活便利、環境優美”的人才公寓,全面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藍圖繪就,正當揚帆破浪。“市中有源長厚重的歷史文化,有上百年的近現代工業文明史,有英雄無畏、質樸善良的人民,有良好的政治生態和拼搏奉獻的幹部隊伍。要以更高的眼界標杆和強烈的使命擔當,以愛市中、為市中的境界情懷為全區的發展謀長遠謀未來。要堅定信心和決心,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行動起來,主動順應全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激發全區上下對市中這座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自豪感、滿意度,共同譜寫市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2月9日,區委書記宋磊向全體幹部發出了“重點工作提升年”動員令。
重任在肩,更需策馬揚鞭。市中從未有一刻忘記過自己的使命——工業發展是其立命之本,亦是發展之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步伐,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全面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我們也期待着市中區,能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斷煥發出更具活力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