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徽、福建採購了老石條砌成邊坡擋牆;對原有植被進行整體梳理,突出層次感;圍繞服務“一老一小”,增加遊樂設施,豐富休閒內容……10月19日,記者走進東明湖公園,一系列的微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進,細節的考究和功能節點的全新設計,讓人眼前一亮。
東明湖公園建於上世紀90年代,連同塔山公園和展衣山公園,構成了常山這座千年古城的三個“城市綠肺”,也承載了這座城市深厚的人文底藴和濃濃的鄉愁。隨着市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老舊的設施和節點,已無法滿足市民需求。今年開始,縣政府回應羣眾呼聲,決定投資6000多萬元,以精細化微改造方式對其中的東明湖公園和塔山公園實施有機更新,完善配套、優化功能、提升顏值,將其打造成“市民中心”,讓老公園煥發新生機。
兩大公園的微改造,是近年來常山縣城實施有機更新眾多項目中的一項內容。記者從縣住建局拿到一份老城區有機更新的項目彙編,內容涉及老舊小區改造、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城區交通網絡建設、社會民生服務設施完善等近30個項目。“這些項目都涉及羣眾普遍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是順民意、得民心的城市有機更新項目。”縣住建局黨委委員、城市項目建設中心主任黃曉夏介紹,本輪改造,除整體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外,突出服務“一老一小”這個重點,補齊相應的城市功能短板。
停車難、行車難是困擾常山老城區市民的一個老問題,尤其是城區幾所學校周邊擁堵不堪。記者在天馬二小校園裏看到,原本平整的大操場被挖成了大坑,十多台工程機械正在緊張作業。據瞭解,這裏將使用專項債資金建一個地下停車場,除高峯期分流接送孩子的私家車外,還可為周邊小區居民提供夜間有償停車服務。同步推進的還有城關中學操場改建地下停車場項目。明年,還有兩所學校新擴建工程也在謀劃當中,準備引入該模式。與此同時,文峯西路西延工程、定陽北路延伸工程等一批完善城市交通網絡的重大項目均已開工建設。
東明片區、臨港片區老舊小區集中,原有不少危舊房。渡口小區是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公寓樓小區,老年人多、亂搭亂建多、臨時構築物多。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除了統一改造房屋外立面外,對油煙道、電線電纜、綠化帶、小區內道路、給排水管網等也統一打造;梅園小區拆除D級危房後騰出的空間,則規劃建設鄰里中心,充分利用房屋間的邊角地塊,增設了口袋公園、共享曬場、停車位等便民服務設施。經過一系列微改造、精提升,這些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成為城市未來社區建設的一個亮點。據介紹,近兩年來,全縣共完成了15個小區的改造提升,列入今年改造計劃的3個小區已開工,將於年底完成。
“注重細節,用繡花功夫提升有限空間的利用效率,實現城市功能重塑,在本輪城市有機更新項目推進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縣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鄒偉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