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6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林)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今天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部分關鍵技術、支撐保障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下一步將盡快研究予以解決。“比如要儘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税優惠延續政策,這個政策是到今年年底結束,現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是否延續這個政策。”
辛國斌是在今天上午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在會上,辛國斌介紹了過去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情況。他談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進實施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強化頂層設計和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從產銷規模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從2012年底的2萬輛,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萬輛。自2015年起,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從技術水平角度看,行業企業掌握了基於正向開發的底層控制技術,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相比2012年提高了1.3倍,價格下降了80%。
從企業品牌情況看,2021年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車暢銷車型中,中國品牌佔據六款。動力電池出貨量前十的企業當中,我國企業佔有六席。從配套環境看,截至去年底,我們累計建成充電樁261.7萬個,換電站1298座,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充換電網絡。
2012年以來,我們立足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期、發展期的實際,先後出台了兩個中長期發展規劃,來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第一個規劃期是2012年到2020年,第二個規劃期是2021年到2035年。國務院建立了由工信部牽頭,20個部門參加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來共同研究推動產業發展。
此外,從國家到地方我國先後推出了600多項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涵蓋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安全監管等多個方面。比如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不限行、不限購,使用專用號牌,這些措施都有力促進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形成。
新能源汽車企業也在加速創新突破。過去十年,我國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組建了動力電池和智能網聯汽車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其中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是第一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上下游企業不斷地加大研發投入,創新商業模式,形成產業發展強大的內生動力。
另外,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在開放合作,規範發展。工信部門有序推進汽車產業對外開放,搭建多雙邊交流合作平台,比如中歐、中日、中英交流合作平台。一批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落地國內生產運營,同時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投資審批和生產准入管理制度,來引導和規範產業有序發展。
辛國斌説,下一步工信部將優化“雙積分”管理辦法,加大新體系電池、車用操作系統等的攻關突破,啓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還要持續完善標準體系,加強安全監管。“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這個產業才能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