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納難民而陷入戰亂

中東地區有許多國家常年處於戰亂之中,對普通民眾而言,戰爭給他們帶去的只有傷痛與煎熬;但對國家來説,戰爭極有可能導致國家的傾頹,特別是許多中東地區的國家,有不少都因為戰爭一夜從繁華至極走向風雨飄搖,對他們而言,和平是最可貴的東西。
而黎巴嫩就是這樣的典範,因為接收了戰爭產生的少數難民,黎巴嫩逐漸被拖入戰爭的泥潭,而此事也點燃了黎巴嫩內部矛盾的導火索,為了奪權,黎巴嫩還爆發了一場持續相當長時間的內戰,一夜之間變得滿目瘡痍,即使重獲和平也沒有恢復到往日的繁華。
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納難民而陷入戰亂
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亞洲西南部,在習慣上人們通常會將黎巴嫩歸位中東國家,其東北部毗鄰敍利亞,南部與以色列(或巴勒斯坦,邊界問題存在爭議)接壤,內部有大量名勝古蹟,最悠久的可追溯至5000年前。
同時,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黎巴嫩並不像其他中東國家,相反,黎巴嫩的西化程度很高,受西方影響頗為深遠。
除此之外,黎巴嫩還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大熔爐,而且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之間的相處相當和諧。
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納難民而陷入戰亂
時常有清真寺與教堂並排而立的情況,宗教交融區也鮮少有衝突爆發,各方勢力能和平協商,共同解決國家事務——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人士擔任,而議會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人士擔任,如此和諧的場景在許多國家是看不見的。
同時,由於黎巴嫩極少與周邊國家發生摩擦,因此在戰火紛飛的中東地區,黎巴嫩依然能很好地獨善其身。
此外,黎巴嫩還與許多西方國家保持着十分良好的關係,一度十分富裕,在黎巴嫩發展最為良好的時期裏,首都貝魯特被譽為“中東瑞士”,是中東地區的經濟商貿,交通旅遊的重要樞紐,全國共有72家銀行,有相當一部分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金融業與旅遊業的欣欣向榮也為這個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收入,黎巴嫩的這兩大產業支柱在輝煌時期曾在一年內為國家提供了65%的GDP收入,其繁榮程度讓許多國家都羨慕不已。
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納難民而陷入戰亂
然而,雖然黎巴嫩從不輕易與別國發生摩擦,但他的鄰國卻是爭端不斷。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存在衝突由來已久,兩國的武裝衝突時有發生,不僅是黎巴嫩,就連國際社會都得對這一問題加以重視。
1970年9月,在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巴勒斯坦方面產生了大量難民,不幸的是,約旦方面無力控制湧入的難民,這也導致了後來巴解游擊隊中的奪權爭鬥,約旦又不得不發起鎮壓巴解游擊隊的行動。
這一事件不僅迅速登上了國際新聞的頭版,也使得難民數量進一步增加,而黎巴嫩選擇接納1萬名難民入境,而這一決定,也終結了黎巴嫩近幾十年的繁榮,並將戰火蔓延到了這個國家。
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納難民而陷入戰亂
其實難民問題一直是讓許多國家都十分頭疼的問題,但黎巴嫩也就接受了區區一萬名難民,為什麼又會成為未來20多年戰亂的導火索呢?
第一,當時巴以關係十分緊張,接納巴勒斯坦難民毫無疑問會讓以色列產生敵意;第二,這一萬名難民中的大部分都是巴解游擊隊的成員,而巴勒斯坦的武裝力量,又一定會是以色列打擊的對象,後者正是將黎巴嫩拖入戰爭泥潭的主要原因。
在接納了這一萬名難民後,巴解游擊隊以黎巴嫩為武裝陣地,讓黎巴嫩內部怨聲載道,同時以色列方面也迅速做出回應,做出打擊巴解游擊隊的決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至此黎巴嫩方面再難獨善其身。
在以色列打擊巴解游擊隊成員的同時,黎巴嫩也受到了波及,遭到了以色列的武力報復。
此外,巴勒斯坦難民的湧入還還引起了基督教人士的強烈不滿,不僅打破了原本黎巴嫩內部的宗教平衡,還激化了本國的民族矛盾,而且在因為接收巴勒斯坦難民而將戰火引向自己身上後,這種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為後來黎巴嫩內戰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
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納難民而陷入戰亂
隨着時間的不斷推移。黎巴嫩內部矛盾逐漸激化發酵,教黨派之間開始由先前的小規模衝突演變為大規模武裝衝突。
1975年4月,巴解游擊隊襲擊了黎巴嫩境內的一個基督教堂,並造成了4名基督教人士與數名平民死亡,巴解游擊隊的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黎巴嫩的基督教成員。
作為報復,黎巴嫩基督教隨即做出回應——襲擊並炸燬了一輛巴勒斯坦客車,造成了若干巴勒斯坦成員死亡,於是巴勒斯坦游擊隊和基督教長槍黨民兵之間的戰鬥在黎巴嫩爆發,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僅僅發生在黎巴嫩接收巴勒斯坦難民的5年後。
這一內戰的爆發,使得黎巴嫩陷入分解的局面,1975年9月16日,長槍黨與巴解游擊隊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內爆發大規模激烈武裝衝突,曾經的“近東巴黎”瞬間變成一片火海,滿目瘡痍,街道上佈滿屍體,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0億英鎊。
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納難民而陷入戰亂
到了1982年,以色列又開始出兵,大舉入侵黎巴嫩,悍然發動戰爭,這也是第五次中東戰爭的開端,此後以色列方面還製造了臭名昭著的貝魯特大屠殺,對黎巴嫩人民帶去了沉重的傷害,也使得以色列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為各國所譴責。
隨後的幾年內,各個西方國家如英、美、法、俄等國家開始介入黎巴嫩內戰,這使得本就撲朔迷離的戰局變得更加複雜。而這種情況從內戰開始,一直持續了16年有餘。
期間,黎巴嫩產生了近百萬的難民,15萬人直接死亡,90萬人流離失所,曾經接收難民的國家如今成為了產生難民的國家。
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納難民而陷入戰亂
雖然如今的黎巴嫩內戰已經停止了,但小規模的衝突仍時有發生,而經濟也因為戰爭一落千丈,同時一蹶不振,直至今日,黎巴嫩的經濟也再難恢復到往日的繁榮。
這個曾經極度繁華的中東國家成為了難民問題的犧牲品,值得人們深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29 字。

轉載請註明: 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納難民而陷入戰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