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能源汽車進入越來越多的家庭,保險行業和消費者對推出新能源車專屬保險的呼聲很高。但是,記者調查發現,由於新能源車具有特定風險,且受限於數據不足等因素,新能源車險產品面世仍需時日。
傳統車險難以覆蓋新能源車風險
近年來,新能源車銷量大幅增長,但目前新能源車承保仍然使用傳統車險條款。傳統車險能否滿足新能源車主對車險的需求?多位新能源車主接受採訪時均表示,目前車輛遇到的問題仍在傳統車險保障範圍內,尚未出現新能源車特有的問題,但擔憂動力電池的保障問題。
家住北京的劉章勳駕駛新能源車兩年多,他告訴記者,比較擔心與新能源車電池相關的風險,比如電池自燃等。另外,他的車有遙控駕駛功能,所以也關注自動駕駛方面的意外保障。
“小剮小蹭還好,但如果是‘三電’(電機、電池、電控)問題或者大事故,比如電池自燃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可能就要看情況了。”另一位新能源車主國先生告訴記者,現有車險的保障不一定讓人踏實。
蒲先生的新能源車出過一次險,他也很關心電池的保障問題。“萬一出險時電池壞了,那修起來可貴了。”他説,“之前沒有碰到這個問題,下次買保險時要留意一下。”
記者通過電銷渠道聯繫了多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均表示目前新能源車險條款和保障範圍與燃油車一樣,並且個人也無法通過保險產品給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投保。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儁生表示,燃油車的條款難以覆蓋新能源車的特有風險,例如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包括充電設施使用過程中的風險。此外,新能源車目前的保險費率與風險不匹配。
保險業積極探索新能源車險
記者瞭解到,新能源車險相關工作已經啓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在進行新能源車保險專屬條款制定、風險定價和理賠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對於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何時推出,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時間。
受歷史數據和經驗所限,新能源車險在費率釐定、風險管控等方面存在一定難題。
銀保監會財產險部主任李有祥表示,目前新能源車受總體保有量小、車型迭代快、產業化時間短、潛在風險未完全顯現等因素影響,行業掌握的新能源車的承保理賠數據有限,影響了對新能源車險風險保費的測算。
在朱儁生看來,新能源車的風險環境非常複雜。比如,新能源車當中涉及的新技術應用較多,有可能帶來風險;新能源車的電池壽命對保險理賠的挑戰非常大。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認為,與傳統車輛相比,新能源車在能源動力、物理結構及風險特徵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比如,新能源車的風險與其使用的電池關係較大,不同類型電池的防水防熱等性能都不相同,電量衰減折舊情況也有區別,這些都會對車險費率產生影響。
金融科技50人論壇青年成員周運濤認為,保險行業非常重視新能源車專屬示範條款的推出,因事關重大,在推進節奏上相對審慎。同時,目前仍存在幾個方面的難題:第一,新能源車險的定價邏輯與傳統燃油車險存在較大差異,也更為複雜。第二,新能源車基礎數據的缺失,給精算定價帶來難度。第三,新能源車製造技術快速迭代,給保險定價帶來挑戰。
周運濤認為,新能源車保險示範條款的推出,不宜操之過急,建議充分做好前期調研論證,尤其是基於有效基礎數據的風險研究。
保險業與汽車行業合作有待加強
保險定價基於大數據法則,而目前大量關鍵數據在汽車企業、電池廠商手中,保險公司收集到的相關數據不夠,難以對風險狀況進行全面分析與管理。
珠海中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對記者表示,新能源車電控系統是運營的關鍵環節,如果沒有專業的系統檢測機構,沒有汽車企業提供相應的行車數據作支撐,只對新能源車的硬件進行檢測,結果可能就是“無異常”,但實際可能暗藏風險。
在周運濤看來,僅依靠保險行業自身積累的數據無法反映風險全貌,應加強行業內外部的信息和數據共享,鼓勵行業加強與汽車廠商和電池製造商的合作交流。
記者瞭解到,現實情況是保險公司、車企、電池廠缺少合作,數據共享存在不少困難。
多位業內人士呼籲建立動力電池大數據平台,認為這可讓動力電池的生產、使用、維修、保養等記錄“陽光化”,方便後期的梯次利用和報廢拆解。
“動力電池大數據到底如何收集、如何使用、如何產生價值,目前大家還沒有形成共識。”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鋭説,一方面,一些車企、動力電池企業會認為數據涉及商業機密,尤其是有的企業不希望外界看到他們產品的安全性水平;另一方面,部分車主會認為動力電池數據收集時會涉及個人隱私,比較在乎地理定位等信息。
梁鋭認為,保險精算離不開數據的支撐,應通過新能源車大數據,精算保險費用和保險費率。建議保險企業促成並利用好來自車企後台、第三方電池安全監控平台、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平台等數據資源,進一步豐富特色險種。(新華社 王虎雲 印朋 王淑娟)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