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案頭這套由張培忠擔任總撰稿的報告文學《奮鬥與輝煌——廣東小康敍事》,由《百端待舉》《風生水起》《攻堅克難》《逐夢飛揚》四部組成,是對廣東40多年曆史鉅變的真實敍事,更是在回望過去與現場觀察的基礎上形成的廣東小康“創業史”。
這套叢書從上世紀70年代末,發生在當時的廣東寶安縣布吉公社的“逃港”事件開始敍述,這種回望式的寫法,務實並巧妙地迅速打開了歷史的窗口。人們為什麼不留在世代居住的家鄉?貧窮恐怕是問題的根源。當年,在窄小的深圳河邊,大陸與香港兩岸的強烈對比,讓敢闖敢幹的廣東人產生了到對岸謀出路的想法。筆鋒一轉,改變發生了。1978年,中央和廣東的有關領導深刻意識到人們“逃港”的真正原因,及時調整政策,因勢利導,藉助廣東瀕臨港澳、華僑眾多的區域特點和優勢,創新建立特區,從而開始了廣東乃至中國的偉大改革開放進程,為廣東的新生長和發展,開啓了大門。
《奮鬥與輝煌——廣東小康敍事》,對這個大門開啓之初進行了真實的記述:以東莞張子彌為代表,開展的“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的“三來一補”企業生產運營方式;清遠稻田管理“五定一獎”(定勞力、定地段、定產量、定工分、定成本,超產獎勵)的先進經驗;南海縣的“六個輪子一起轉”(縣、公社、大隊、生產隊、個體、聯合體)公私體制聯合行動的創新;高要縣圍繞陳志雄個體企業僱工人數“七上八下”界限的討論等,一直到深圳建立特區,袁庚創辦蛇口工業區、寶安縣南嶺村張偉基大膽引進外資等創舉,這些奮鬥足跡使深圳、廣東的社會面貌和經濟活動迅速發生了巨大改變,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刻影響了今天的中國與世界。
因為是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所以廣東時常有出人意料的主張與行動,像蛇口提出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的口號;像深圳國貿飯店建設的深圳速度;像廣州白天鵝賓館打開大門,讓人們感受“世界領先水準的服務和更高品質的生活”的情景等。廣東、深圳、珠海等地,創造了很多中國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書中不僅表現了廣東在改革開放中的實踐經驗和發展成績,更彰顯了廣東“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的寶貴精神。
歷史以沉澱結果的方式凝固存在於未來的歲月中,供人們回望和認識。這套《奮鬥與輝煌——廣東小康敍事》,正是在對廣東此前40多年發展變革道路的回望中形成的,它具有在宏觀背景下用微觀方式展現的特點,又有水珠映照陽光般的奇特效果。它既是廣東小康之路的一部恢宏史志,也是用文學情懷和筆墨表現歷史的優秀成果。
(作者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