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拜登的國務卿人選:要重新拉攏盟友應對中國

【編譯/觀察者網 郭涵】11月24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刊文評價,拜登提名其長期外交助手安東尼·布林肯為國務卿,坐實了下屆美國政府在處理對華關係時注重“拉上盟友”的方針。

布林肯與拜登關係密切,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副國務卿。文章分析,拜登政府將注重與中國開展長期競爭。布林肯作為實際處理對華關係的“操刀人”,既會維持接觸政策,也會聯合盟友向中國施壓。

美媒分析拜登的國務卿人選:要重新拉攏盟友應對中國

CNBC:拜登挑選布林肯任國務卿,確認了處理對華政策時拉攏盟友的方針

智庫亞洲協會(Asian Society)資深研究員伊薩克·費舍形容,布林肯整個外交官職業生涯都圍繞構建與盟友的關係。“這個提名凸顯的意義之一就是,拜登幾乎肯定會落實他重新恢復與美國盟友關係的承諾。”

特朗普上任四年來主打“美國優先”,不斷從國際組織與條約中“退羣”,就貿易關税、軍費分擔等問題與主要盟友摩擦不斷。拜登24日則公開承諾美國“已經歸來”,準備好重新“領導世界”。

布林肯今年4月底公開表示,美國應該重回特朗普任內所排斥的國際組織,令美國重新展示其國際領導地位。

至於中美關係,他呼籲以“導向實際行動”的方式與中國交往,並對中美尋找機會改善雙邊關係表示樂觀。布林肯形容,過去兩三年來,特朗普政府處理對華關係時“在製造衝突與讓步之間近乎精神分裂一般的搖擺”。而拜登上台後,將很大程度改變這一局面。

美媒分析拜登的國務卿人選:要重新拉攏盟友應對中國

拜登當地時間23日宣佈,提名布林肯(右)為美國下一任國務卿 圖自:澎湃影音平台

不過CNBC分析,在布林肯主持下,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將比奧巴馬時期更強硬,但相比特朗普時期會保持更多接觸。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O理查德·方丹認為,相比奧巴馬政府,新一屆拜登政府會對中國抱有更多懷疑。他形容,拜登目前公佈的內閣外交與國安團隊名單中,都是準備好應對中美長期競爭的人選。

文章形容,拜登政府會就國企、“人權”等問題大做文章。布林肯曾表示,美國要與盟友共同合作施壓中國,並揚言會支持在涉港、涉疆問題上對華制裁。

這固然受到了特朗普留下的中美關係遺產掣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沈雅梅稱,特朗普政府“已經嚴重損害中美關係……雖然拜登與他的團隊對中國非常瞭解,但他們也無法避開這些問題。”

她預測,拜登上任後的頭幾個月內將專注處理國內問題、修復與盟友的關係,中美關係會被排在相對靠後的位置;布林肯則會維持對華接觸政策,不侷限於關注貿易,這對中國來説意味着一個“新局面”。

《華爾街日報》24日透露,拜登計劃提名前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為財政部長。經濟學人信息社(EIU)亞洲區域主任湯姆·拉弗第表示,如果耶倫正式就職,她不太可能像過去4年那樣,支持對中國赴美的投資施加制裁與限制。

拉弗第形容,中美關税爭議不太可能在拜登政府任內佔據重要位置。但民主黨面對選舉,必須考慮特朗普支持者的立場。“我們認為,(拜登政府)有可能會有選擇地解除一批消費者商品的關税。”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教授陳琪與中美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薛靜近日則撰文認為,拜登政府外交上優先修復與盟友關係的目標,實際中困難重重。因為考慮到過去數年“美國優先”政策所導致的盟友離心離德,以及此次美國在抗擊疫情和大選亂局當中暴露出來的自身缺陷,都會在美國主導的聯盟當中產生微妙而深遠的影響。

有意思的是,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4日同日刊登評論文章認為,美國的外交政策不是由布林肯等人決定,而是將由中國決定。隨着中國的崛起,美國將發現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主導作用有所減弱。“從長遠來看,華盛頓的領導人要麼主動剋制,要麼最終被迫剋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2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分析拜登的國務卿人選:要重新拉攏盟友應對中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