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國慕尼黑2月21日電特稿:慕安會無果而終 西方力不從心
新華社記者任珂 黃燕 朱晟
為期3天的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20日結束。會議正值烏克蘭局勢劍拔弩張之際,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成為焦點話題。西方國家試圖在這一問題上展現團結,但各方安全、經濟利益各異,立場難以達成統一,加上俄政府未派代表團出席,會議未能為解決烏克蘭問題開出任何良方妙藥,而這恰好印證了今年會議的主題——“無助”。
當今世界面臨各種緊迫的全球性挑戰,西方已無法單獨應對。各國唯有在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下加強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擺脱“無助感”,實現共同發展繁榮。
2月19日,在德國慕尼黑,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逯陽攝
聚焦“擺脱無助感”
“擺脱無助感”,這是14日發佈的《2022年慕尼黑安全報告》為本屆慕安會定下的主題。報告説,在多重危機挑戰的影響下,西方國家感到力不從心,失去把控能力和決心,認為已無力改變當前困局。
這種“無助感”幾乎涉及當前全球面臨的全部挑戰。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和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在會上呼籲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抗擊新冠疫情提供更多援助;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對地緣政治競爭影響減緩全球變暖的努力表示擔憂;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戴維·比斯利警告,衝突、氣候變化、新冠疫情等因素正將數百萬人推向飢餓的邊緣……
會上最熱的話題,還是大國競爭和地區衝突,尤其是當前的烏克蘭局勢及其反映出的俄羅斯與西方的尖鋭矛盾。西方國家領導人談話重點幾乎只有俄羅斯和烏克蘭,以至於慕安會主席伊申格爾在閉幕致辭中説,俄烏局勢佔據了會議大部分議程,各方應更多關注其他問題。
伊申格爾説,負責慕安會14年以來,今年的會議是最重要的一次,因為當前世界上各種危機在相互影響中不斷惡化,而且這種趨勢正不斷上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説,時常有人問他,現在是否處於“新冷戰”中。他的回答是,如今全球安全面臨的威脅,甚至比冷戰時更復雜、更龐大。
回顧近幾屆慕安會,從2018年年度報告《危機邊緣,懸崖勒馬?》,到2019年的《全球拼圖:誰來拼起碎片》,再到2020年和2021年聚焦“西方缺失”,最後到今年的“擺脱無助感”,西方國家主導的這一國際戰略和安全論壇頻頻聚焦“不確定性”,集中反映出各國特別是西方國家對現狀的深度困惑和對前景的普遍擔憂。
西方內部顯分歧
西方的擔憂,很大程度上源自內部的矛盾與分裂。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跨大西洋關係出現嚴重裂痕。一直是西方“家庭聚會”的慕安會,變成聲討美國單邊主義的宣講台。2021年美國新政府上台,拜登成為參加慕安會的首位美國總統。他反覆強調“美國回來了”,試圖以此強化跨大西洋關係。
在今年慕安會上,西方國家的確試圖在烏克蘭問題上展現團結。會議期間,西方國家領導人和高官舉行多場雙多邊會晤。七國集團外長19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俄羅斯利用其對烏東部民間武裝的影響力,履行實施明斯克和平計劃的義務。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自從“這場克里姆林宮製造的危機”開始以來,歐盟和跨大西洋共同體就“完全團結在一起”。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強調,跨大西洋團結可以幫助西方擺脱“無助感”。
然而,西方國家口頭上的團結,難以掩蓋立場的明顯差異。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和英國首相約翰遜在會上對俄態度最為強硬,不斷渲染俄對歐洲的安全威脅,並警告如果俄“入侵”烏克蘭,將遭受前所未有的經濟制裁。
而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傳統大國立場明顯温和得多。德國雖然也警告俄“入侵”烏克蘭將引發制裁,但同時強調外交途徑仍是解決烏克蘭問題的重要手段。面對烏方的武器進口需求,德國予以明確拒絕。對於俄羅斯的核心安全關切,即北約不得吸納烏克蘭為成員國,德國總理朔爾茨更是明確表示,近期此事不會提上議事日程。
觀察人士指出,在對俄關係上,西方國家各自安全和經濟利益不同。隨着烏克蘭局勢進一步發展,西方內部的分歧可能繼續擴大。
多邊合作是正道
慕安會在歷史上一直是西方搭台、西方唱主角的論壇。加之今年俄政府代表缺席,本屆慕安會幾乎成了西方陣營單方面指責俄羅斯的內部會議,並因此引發抗議。
會議期間,近千人在會場附近廣場舉行集會,反對北約的“戰爭準備”,呼籲同俄羅斯和平共處與合作。參加集會的醫學院學生、25歲的雅克·諾伊曼説:“美國一再聲稱俄羅斯將入侵,我認為這是製造戰爭恐慌,分散了人們對氣候變化、碳減排等真正問題的關注,非常遺憾。”
儘管慕安會上狠話大話頻出,但倡導合作和擔當的理性聲音並未被淹沒。“除了外交別無選擇……所有問題,包括最棘手的問題,都必須通過外交框架解決。”古特雷斯説,聯合國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國際爭端,避免危及國際和平、安全及正義。
譚德塞説:“面對共同威脅,我們需要合作與協調,而不是助長這場疫情大流行的混亂和不連貫,這可以解決我們所看到的信任赤字。”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視頻講話中説,我們應該在多邊主義的旗幟下加強團結合作,在命運與共的大船上一起划槳而非相互掣肘,彼此鼓勁而不是相互攻擊,才能戰勝當前的挑戰,邁向光明的未來。
分析人士指出,當今世界,一個自身實力不足、共同立場缺失的西方既不能代表全世界,也無法單獨應對全球性危機和挑戰。要想擺脱“集體無助感”,必須尋找新的路徑,那就是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加強平等互信、團結合作,共同建設更加繁榮穩定、公平公正的世界。(參與記者:陳琛、林浩、顧梓嶧、周嘯天)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