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瞭望 | 賀東久:寫一曲軍人魂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綜合

  百年黨史,穿越古今。述往思來,向史而新。頌歌一首,禮讚百年,波瀾壯闊,前程似錦。昔日紅船,今天巨輪。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未來已來,如日東昇。謹以一曲,崇高致敬!

  

賀東久   楊樂攝/本刊


  為人民代言,為戰士代言,為部隊寫歌,是賀東久“終始不渝的使命”

  貼近一線、貼近生活的經歷,讓他的作品貼近了人心。《自豪吧士兵》被戰士抄下來帶在身上,後來甚至成了當年老山前線犧牲戰士懷中的遺物

  賀東久説,自己的創作之路也見證了中國的富強之路、強軍之路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賀東久喜歡紅色。

  接受《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時,他身穿紅色長袖Polo衫、紅色燈芯絨褲。這是他出席不少活動的標配。

  用他的話説,這是紅色基因,“穿紅衣,寫紅歌”。

  近50年來,700多首自他筆下誕生的歌詞,陪伴無數聽眾特別是身着戎裝的聽眾,走過了崢嶸歲月、守護了祖國邊疆、見證了中國崛起。

  這位軍旅詞作家説:“我要為人民代言,為戰士代言,用我的詩、我的歌。”

  軍魂

  賀東久的眼睛還是紅了。

  是在提到那個藏在貓耳洞裏、躲避冷槍的小戰士時。這位曾經也是戰士的詞作家感慨:“戰士們真是了不起。”

  對“從軍光榮”的嚮往,自打他17歲參軍時就種下了。本來被安排進駕駛班的賀東久,因為一篇《除夕夜》的黑板報,轉為文書,“改變了命運”。

  1977年,全國徵集新國歌。還是南京軍區高炮部隊戰士的賀東久,被安排參加南京軍區的國歌創作小組。一天清晨,戰士們正在海灘練習打靶,遠遠看見東方噴薄而出的紅日,他突然想到,“新中國不正像這冉冉升起的太陽嗎?”他衝回房間,“中國,中國,不屈的山河,巍然屹立,氣勢磅礴”的歌詞一揮而就,這就是後面廣為傳唱、被稱為“第二國歌”的《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的雛形。

  自此,這支筆再未放下。“我打骨子裏熱愛部隊,從來不想離開部隊。”賀東久説,為人民代言,為戰士代言,為部隊寫歌,是“自己終始不渝的使命”。

  他希望,儘量擺脱那種舊模式的羈絆,尋找一種屬於當代軍人的“魂”。就像他的座右銘:握刀劍而狂歌,捧玫瑰而低吟。“要寫剛強、威武雄壯的軍魂,還要寫温情柔情、愛好和平的軍魂。”“在展現軍人豐富的內心世界時,使其形象更顯親切。”

  “像《不要問為什麼》《士兵的桂冠》《瀟灑女兵》《海戀》等都是在延續‘軍人魂’的底藴,我永遠不會丟掉這個魂。”他説。

  他筆下,“軍人魂”是剛強的——“為什麼我們大路不走走小路/為什麼我們不戀鬧市鑽山溝/為什麼我們腳踏雷火不後退/面對死神不低頭”;

  是高貴的——“士兵的桂冠最沉重/托起祖國山和水/年輕的頭顱最高貴/戴得起光榮和傷悲”;

  是柔情的——“是誰在風中和沉默對話/是誰在浪裏聆聽喧譁/旗語無言把所有愛戀表達”;

  是無悔的——“江南的露塞北的雪送走那春和秋/綠了軍裝淡了紅顏不悔少年遊”。

  這些看似簡單卻絲絲入扣的詞句,源自他對祖國、對軍人赤誠的熱愛。

  1991年,賀東久接到任務,要為電視紀錄片《邊關軍魂》創作主題歌,描述祖國邊防哨所戰士們的戍邊生活。他把自己關在賓館裏,思考良久,“相比城市裏生活優越的年輕人,保家衞國的戰士們真是太不容易了,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突然,眼前出現一個畫面:一羣戰士行進在邊防線上。湧上心頭的感情讓歌詞一氣呵成。當時已是半夜,他敲開作曲家印青的門,兩人讀畢,抱頭痛哭。

  “人海茫茫/你不會認識我/我在遙遠的路上風雨兼程/霓虹閃閃/你不會發現我/我在高高的山上戴月披星……”這首勾勒出“無怨且無悔的現代軍人形象”的《邊關軍魂》,成為賀東久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共情

  為那個藏在貓耳洞裏的戰士動容時,賀東久就蹲在旁邊,和戰士一樣,戴着鋼盔,聽着槍響,為躲避流彈提心吊膽。

  回來後,他寫下這樣一段詩般的話:“太陽的桂冠放金輝/月亮的桂冠閃銀輝/士兵的桂冠是什麼/火焰鑄成鐵鋼盔。”這也就是後來《士兵的桂冠》的歌詞。他説:“士兵戴着鋼盔躲着敵人的冷槍,那個形象就一下閃現在我腦海裏,士兵原來有桂冠。”

  “沒有到一線的經歷,是創作不出來好作品的,這是真話,不是敷衍人。這是生活的積累和體驗,沒有親身體驗,就不會有瞬間突然跑出來的靈感。”賀東久説。

  每年,他都要深入部隊體驗採風,在海島、邊防,跟戰士一起,聽着他們的故事,“以淚洗面”。

  被前線戰士流血精神感動,他寫下詩歌《自豪吧士兵》:“我自豪地當上了一名士兵,每月只有七元錢的薪金。不夠買一條中華煙,一瓶茅台酒。可是我富裕,心頭綴滿珍珠。”

  在東海前哨時,因為風暴,每週一次的補給斷供,戰士就將自己的飯省下來給賀東久吃,這份感動之情被寫進詩歌《最後的晚餐》和歌詞《再見吧小島》。

  高炮部隊演練的氣勢磅礴,被他融進歌曲《邊關軍魂》。參軍時蘇北的遍地蘆葦,被他化為意象與思念融合,寫進歌曲《蘆花》,被稱為新時代的《送郎參軍》……

  這些貼近一線、貼近生活的經歷,也讓他的作品貼近了人心。很多戰士和軍人家屬流着淚聽他的歌。《自豪吧士兵》被戰士抄下來帶在身上,後來甚至成了當年老山前線犧牲戰士懷中的遺物。

  他實踐着自己的創作理念——不囑託,不號召,不教訓,不勸解,甚至沒有動機,只有讓人感動的份兒。

  詩意、哲理、真情,是他堅持的六字創作方針。“我的歌詞很少有説教性的,甚至寫得很直白。如果過多口號,就不感人了。詩意的賦予和思想的啓迪以及情感的撫慰,這樣才能動人。”

  “最好的歌詞是感人。”他説,“感動的力量是無法比擬的,只要人能感動,就能生出無比力量。”

  見證

  回首近50年的創作生涯,賀東久説,自己的創作之路也見證了中國的富強之路、強軍之路。

  他看着部隊薪金從六元漲到五十三元再到現在的上萬元,看着參軍的戰士從幾十年前的放牛娃,變成今天知識廣、見識多的新時代年輕人,看着武器裝備現代化……

  這些變化都融進了歌。他的作品見證了從風雨飄搖到和平年代的轉變。他在《在和平年代》中寫道,“昨日的硝煙,已經散去,大地一片,鳥語花香……”

  他的作品見證了科技強軍進入新時代。創作《今天練兵靜悄悄》時,賀東久拋棄描寫火熱練兵場面的傳統手法,將筆對準安靜的室內,“鍵盤上有我的心聲歡跳/熒屏上有我的智慧閃耀/攻關中我用知識衝鋒/克敵前我有責任思考”,戰士們全神貫注學習和操作高科技武器的情景躍然紙上。

  他的作品還見證了戰士“文化水平和理解力大大提高”,以及“對社會與生活的思考更加成熟”。在近年的創作中,他努力和戰士們達成一種“真正的平等對視”。

  但有些東西是不變的。“軍人的報國情都是一樣的,是時空割不斷的。”

  賀東久仍能將十幾年前創作的《戰士與母親》的歌詞脱口而出,“你從軍的那條路/比媽媽的思念長/你手中的那杆槍/比岩石有分量”。他説:“母親代表祖國,戰士和祖國的關係,永遠血濃於水。”

  如今,賀東久每年仍要創作一二十首作品。不久前,黨齡超過50年的他為建黨百年創作了新歌《跨越古今》,MV剛剛製作完成。

  將隨MV一起發佈的,還有賀東久寫的一段話:百年黨史,穿越古今。述往思來,向史而新。頌歌一首,禮讚百年。波瀾壯闊,前程似錦。昔日紅船,今天巨輪。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未來已來,如日東昇。謹以一曲,崇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