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一出生,便被父母抱以“養兒防老”的期望。為了起到將心比心的效果,父母對子女是百般呵護,以此希望將來能換取子女的善待,過一個安樂祥和的晚年。
其實,教育孩子以身作則沒錯,可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樹立正確三觀,培養他優良的品質,讓孩子心底存有善念,從而不論何時何地,都能發自內心去想着孝順父母,回報父母。
然而很多父母弄錯了方向,以為只要自己對孩子奉獻出一切,千方百計滿足孩子各種物質上的需要,便能贏得孩子的尊敬和孝道。殊不知常言道:“慣子多不孝”,當一個孩子在以他為中心的環境中長大,從未遭受到生活的風雨,或許不僅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反倒容易養成任性冷漠,自私自利的人格。
雖説父母養育子女,子女贍養父母這是人生的輪迴,可任何時候,都不要高估人性,父母更不要把所有養老期望都寄託在子女身上,保留退路,依仗自己,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01
劉婆婆曾經天真地以為,她和老伴只有一個獨生子,將來在養老問題上不存在兄弟姐妹間的推諉扯皮現象。可事到如今她卻發現自己想得過於樂觀,她將兒子視為養老唯一的途徑,可現在這條路卻被堵死了。
劉婆婆和老伴年輕時候都很勤快,將村裏外出打工人家的農田承包下來,成為遠近聞名的種田大户。雖然有機械化操作,可大部分活離不開人力,夫妻倆每天起早貪黑忙碌,靠着土裏刨食一點點積累家業。
為了不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城裏孩子有的,夫妻倆也給兒子置辦,兒子的吃穿用度在學校總是最好的,而他們自己卻一年到頭穿着舊衣服,從來捨不得為自己多花一分錢。
後來兒子考上大學,留在城裏工作,夫妻倆一提到兒子,眉眼間是滿滿的驕傲。不過即便兒子有掙錢能力了,夫妻倆仍舊不敢有一絲鬆懈,他們想着兒子馬上談戀愛結婚,需要花錢的地方還多着呢,所以儘可能地多替兒子攢老婆本。
02
後來兒子將女朋友帶回來,劉婆婆是越看越歡喜,兒媳細皮嫩肉模樣俊俏,也是一個大學生。第一次見面,兒媳便對公婆提出要求,要在城裏買房才肯結婚,否則就不往下繼續談了。
一聽這話劉婆婆慌了,趕緊表態説一定會在城裏買房,讓兒媳放心好了。為了兑現承諾,劉婆婆和老伴拿出全部棺材本,又問親朋好友借了一部分,這才湊夠70萬,為兒子在城裏買了套婚房,歡歡喜喜將兒媳娶進門。
兒子兒媳對生活品質要求高,婚後兩人工資都用在家庭建設和消費上,老夫妻只得義不容辭將借親友的錢承擔下來,沒日沒夜苦幹了幾年,總算還清欠債。卸下重擔後,老兩口這才緩過勁,感覺到身體大不如從前,便決定好好享受生活,不再那麼拼命掙錢。
於是劉婆婆和老伴退了村民的承包地,只耕種自家的幾畝地,平時吃糧和蔬菜自給自足,生活倒也能過得去。老兩口都是節儉的人,利用前後院子養雞餵豬,隔段時間便殺幾隻雞,挎着一籃子雞蛋進城,送給兒子兒媳補身子。
03
近幾年隨着生活條件好了,周圍辦紅白喜事的份子錢也水漲船高,老夫妻倆那點收入根本不足以維持全部開銷,只得硬着頭皮找兒子要贊助。他們很自覺,從來不多要,此時兒子兒媳兩人收入加一起每月2萬多,所以對於老人三五百塊錢的請求,倒也有求必應。
劉婆婆一直在親戚面前誇兒媳通情達理,逢年過節都給公婆1000塊錢紅包。直到有一次和親家閒聊,她才知道,親家身上戴的金銀首飾全是兒媳所購,光是一條金項鍊就9000塊錢,劉婆婆這才明白婆婆和親媽的區別。
幸好劉婆婆格局大不攀比,她覺得親家把女兒撫養這麼大,兒媳孝順他們也是應該的。再説兒媳也掙工資,她花自己的錢誰也管不着,只要小兩口感情恩愛,家庭和睦,比什麼都重要。
劉婆婆和老伴一輩子相濡以沫,互相關心互相照顧,本以為能相扶到老,可老伴被檢查出癌症晚期,沒過多久便撒手人寰。失去至親,劉婆婆傷心過度,整日精神恍惚,對着老伴的照片垂淚,眼見她一天天憔悴,親友們不由得跟着揪心。
04
在親友輪番開導下,劉婆婆總算挺過那段難熬的日子,既然逝者已逝不可逆,那麼自己應該堅強地活着。為了避免睹物思人,於是劉婆婆決定換個居住環境,去城裏兒子家養老。兒子兒媳工作忙,她去了還能幫忙洗衣做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發揮點餘熱。
於是劉婆婆打電話通知兒子,誰知電話那頭一片沉寂,半晌,兒子才支支吾吾説道:“媽,你先別急着過來,我回家和老婆商量一下。”
等了好幾天,兒子都沒給回信,劉婆婆沉不住氣再次撥通兒子電話,卻被告知:“媽,老家空氣好老鄰居多,你就安心在家養老,每月花多少生活費我給,你就別來城裏添亂了。”
在劉婆婆的追問之下,兒子才吐露實情,原來兒媳堅決不同意婆婆去養老,甚至説要是去了她就離婚。聽到這,劉婆婆老淚縱橫,默默掛斷了電話,將行李一件件拿出放回原處,此刻她終於理解了那句:“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可兒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
05
生活中,很多原本意氣風發的男人,在結婚後變得失去了男子氣概,對妻子唯唯諾諾,而對父母越來越生疏。
雖説結婚生子後,理應將心思和精力放在小家庭上,可任何時候,人都不能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而孝順父母不僅僅是給口吃的那麼簡單,還需要給予感情上的陪伴。
婆婆不是媽,如今兒媳追崇自由,不願和公婆同住也很正常,但是在拒絕的同時,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公婆花了畢生積蓄為你們置辦婚房,而如今,婆婆孤苦無依,於情於理,兒媳都不該將婆婆拒之門外。
只可惜,很多老人一輩子省吃儉用,虧空了身體,原以為討好兒子兒媳,便能換取將來晚年的安逸,可最終往往換來了失望。
其實,或許這就是人生,父母明知道有些東西不會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即便時光倒流,依然還是會為子女付出。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