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將制裁當“大棒”的美國,這回把矛頭對準了國際刑事法院。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當地時間9月2日發表正式聲明,宣佈對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法圖·本蘇達(Fatou Bensouda)和另一位高級官員法基索·莫喬喬科(Phakiso Mochochoko)實施制裁。
此舉的目的則是反擊她們對美國軍隊可能在阿富汗犯下的戰爭罪行的調查,這也是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針對該機構採取的最激進的措施。
制裁包括但不限於凍結其在美資產,取消其簽證,頒佈旅行禁令,限制其美元交易以及任何為兩人繼續提供支持的個人及實體也將面臨制裁風險。
蓬佩奧表示,美方的行動旨在保護美國人免受國際刑事法院“不公正、不合法的調查”,因為這些調查“對美國主權構成威脅”。
在聲明最後,蓬佩奧又大言不慚道,這一決定反映了美國對正義和責任的承諾,美國將引以為榮。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此次對國際刑事法院加以制裁,證明了美國的制裁將不再停留在國家上,轉而升級到國際組織工作人員上。
顯然,這種史無前例的行動對國際社會所帶來的危害也是前所未有的。
起源於盧旺達和前南斯拉夫爆發的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事件,國際刑事法院於2002年依據《羅馬國際刑事法院規約》在荷蘭海牙成立。其職責是對涉嫌犯有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和審判。
對於其成員國的公民或組織,或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正式決議將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審判的情形,國際刑事法院具有管轄權。
國際刑事法院對美國的調查計劃由來已久,早在2016年國際刑事法院的報告就指出美國駐阿富汗軍隊和中央情報局人員犯有酷刑、虐待等戰爭罪行。
2017年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法圖·本蘇達宣佈將全面調查美國所犯戰爭罪行及侵犯人權行為,包括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和其他美國在阿富汗的機構設立的刑訊中心,以及其與中情局在歐洲多國設立的“秘密監獄”之間的關聯。
根據本蘇達的説法,已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美軍以及美國中央情報局,自2003年5月以來,在阿富汗犯下了虐待、人身攻擊、強姦等戰爭犯罪行為。
今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對美方的調查更進一步。法院文件顯示,除阿富汗外,本蘇達還將着手調查美軍以及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中東審問扣押人員的行為。
這也是歷史上美國首次面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正式調查。
在調查開展後,眾多國際人權組織紛紛發聲表示支持,呼籲為阿富汗受害者伸張正義:
本蘇達對於在阿富汗衝突中遭受暴行迫害的受害者而言,帶來了伸張正義的希望。而現在,他們離期待已久的結果又近了一步。
不難發現的是,美國製裁本身就是一種色厲內荏的表現,其在阿富汗違法行為是難以掩蓋的,而美國也早已撕掉自己人權衞士的面具。
9·11事件後,美軍正式開啓了長達十幾年的反恐戰爭,美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更是將作為主戰場的阿富汗地區攪得天翻地覆、哀鴻遍野。
本蘇達的報告指出,在與塔利班的戰役中,美軍三番五次派出無人機進行轟炸,將阿富汗百姓視如草芥,使當地生靈塗炭。
此外,有詳細的證據證明,2003年至2004年期間,駐阿富汗美軍監獄存在大量虐囚及其他侵犯人權行為,其中有3名囚犯因不明原因死去。
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數據表明,自2001年“反恐戰爭”開始以來,美軍已在阿富汗戰爭中造成15.7萬人死亡,其中僅阿富汗平民就有4.3萬人之多。
2016年,在美國公民自由聯盟要求下,美國國防部公開了兩百多張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虐囚的照片。
但美國《新聞週刊》認為,這些照片僅僅是“冰山一角”而已,其背後必定還有更多慘無人道的行徑有待揭露。
實際上,美國曾多次威脅、恐嚇國際刑事法院,試圖阻止調查。
美方去年就以撤銷或拒發籤證的方式,阻止國際刑事法院人員赴美調查。
今年6月,白宮新聞秘書麥克納尼發表正式聲明,抨擊國際刑事法院“侵害美國民眾權利”、“威脅美國國家主權”。
她還稱,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清楚地表明,美國將採取“任何必要手段”來保護民眾和盟友“免受該機構的不公正起訴”。
同時,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也指責國際刑事法院“受到了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影響”,並恫嚇國際刑事法院稱美方已經掌握國際刑事法院“腐敗和瀆職”的大量“可靠證據”。
而此次美國對國際刑事法院的制裁的消息一公佈,當即引發了國際社會一片譁然。
國際刑事法院立即就美方的制裁問題發表聲明,指出美方企圖干涉國際刑事法院的司法和檢察獨立性,干預解決國際社會關注的嚴重罪行的重要工作,這是無法容忍的。
國際刑事法院同時對其調查的合法性進行辯護:雖然美國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但根據國際法,其他國家士兵在締約國領土內所犯罪行也應受該法院的管轄。
而阿富汗是國際刑事法院的締約國之一,因此,國際刑事法院對此案的調查是完全合法的。
此外,國際刑事法院表示將繼續堅定地支持其工作人員,履行它的使命,讓與所有在全球範圍內的犯有嚴重罪行的人或集體承擔刑事責任。
儘管國際刑事法院和國際法院是兩個不同的機構,但美國對於國際刑事法院的壓制同樣會對聯合國下屬的國際法院產生消極影響。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於2日通過發言人斯特凡納·迪雅裏克表示,聯合國正在評估該事件對聯合國與國際刑事法院的合作關係產生的影響。
迪雅裏克還稱,任何針對個人的限制措施都需要遵守美國與聯合國間的協約,即美國作為東道國曾與聯合國簽署《聯合國總部協定》,以維持紐約作為聯合國總部的地位。
人權觀察組織國際司法部主理查德·迪克評論道,特朗普政府扭曲的制裁措施阻礙了司法公正,是對那些戰爭罪行受害者,以及向國際刑事法院尋求正義的受害者的無視。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大部分盟友都是國際刑事法院的堅定支持者。對於這些國家而言,美國此舉無疑會激起其盟友的反感,使美國與其盟友漸行漸遠。
事實上,美國因反對國際刑事法院而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除以色列以外,沒有西方民主國家或美國盟友支持美國。
荷蘭外交部長斯特夫·布洛克表態稱,美方此舉讓作為國際刑事法院所在地的荷蘭非常困擾,而荷蘭也將與歐盟成員商討如何繼續支持國際刑事法院的獨立性。
法國外長讓-伊夫·勒德里安則指責美國此舉是“對國際刑事法院的嚴重攻擊”,並認為該制裁令“多邊主義和司法獨立”遭到質疑。
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9月3日在一份聲明中稱,美國宣佈對國際刑事法院的兩名職員進行制裁是不可接受的、前所未有的行為。
美國應該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撤銷已經採取的措施。
該聲明還指出,國際刑事法院在確保司法正義方面至關重要,法院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是其工作的重要特徵,在法院判決的合法性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歐盟將堅決支持《羅馬規約》和國際刑事法院的普遍性管轄權,以防止任何企圖妨礙司法程序和破壞國際刑事司法制度的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美國首次遭到盟友的反對,前段時間安理會內部美國與其盟友在伊核等問題上產生的衝突,實際上已經給“美國至上”的做法敲響了警鐘。
而這次對國際刑事法院的制裁,將會徹底把美國推向國際刑事法治乃至國際秩序的對立面。
當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治理體系重要部分的國際刑事法庭被美國的霸權所針對,全球治理體系也必將受到廣泛且持久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美國出於對“美國優先”的考慮,單方面霸凌行為不斷升級,對國際社會構成持續性威脅。
不管是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還是此次制裁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法官,都給有關國際組織、國際機制的可持續運作帶來了障礙,同時也對各國維繫和發展正常關係造成了嚴重困擾。
顯然,美方的這種單邊霸凌行徑正遭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強烈的反對和抵制,而特朗普政府終會自食其果,使美國在國際舞台上陷入孤立無援狀態。
正如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評論所稱,今天的美國外交已經淪落成了制裁外交、脅迫外交、恐嚇外交。美國把自身利益凌駕於國際法之上,正在成為多邊主義的“摧毀者”和國際規則秩序的“終結者”。
編 輯丨鍾玥伶(共青團江西省委)
校 對丨戴 胤
校 審丨陳 葵
值班編委丨連李生
【來源:共青團中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