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機場周邊分級管控,讓外防輸入更具針對性 | 新京報社論

大興機場周邊分級管控,讓外防輸入更具針對性 | 新京報社論

對一些潛在的高風險區域,要建立更為敏感、更具針對性的疫情防控機制。

大興機場周邊分級管控,讓外防輸入更具針對性 | 新京報社論

大興機場。新京報記者 陶冉 吳婷婷 攝

文 | 社論

近日,北京大興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韓新星表示,大興區對大興機場周邊及重點區域採取分級管控,將緊鄰機場或機場工作人員居住較為集中的6村9社區2酒店劃分為一級風險區域,採取封閉式管理,外來人員不得進入,每週2次核酸檢測;其他59村3社區為二級風險區域,外來人員限制進入,每週1次核酸檢測。

8月10日,北京市衞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大興機場及周邊地區檢測37.58萬人份,首都機場及周邊地區檢測14.77萬人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近期,有城市出現與國際航班相關聯的本土病例,疫情防控形勢驟然緊張,這也警示我們,“外防輸入”一刻也不能放鬆。作為“連接點”的邊境口岸、國際機場、車站等交通樞紐,因其病毒輸入風險高,更是成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然而,形勢嚴峻並不意味着要搞“一刀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如何協調疫情防控與正常生產生活的關係,如何既要嚴密防範又要避免出現過度防控,確實值得各地各部門深思。在這方面,大興區堅持對機場周邊及重點區域分級防控,體現出了科學精準、實事求是的治理思路,對其他地方而言,也是一個有益的參照。

新冠疫情屬於重大公共衞生安全事件,在防控上顯然不能出現短板,甚至出現局部失守的情形。此次南京祿口機場出現疫情,就是因為防控制度落實不到位,機場從業人員出現鬆懈麻痹心態,以及機場保潔業務外包沒有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責任等原因。如此鬆弛、敷衍的防控,出現疫情或許難免。

嚴格的防控舉措,也一定要是科學的。比如要完善機制、強化落實、形成合力;比如要形成閉環而不是完全封閉;比如要分級分類,而不是“一刀切”等等。這中間,尤其要做到信息精準,及時掌握各類人員健康狀況、經停地、目的地、軌跡等信息,相關部門要加強信息共享和互通,協同制定周密穩妥的工作方案。

大興機場周邊分級管控,讓外防輸入更具針對性 | 新京報社論

大興機場內部場景。新京報記者 陶冉 吳婷婷 攝

嚴管也不是管死。那種完全無視當地實際情況的一體封閉,並不是實事求是的做法。此前,民政部相關人士也表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門將督促地方探索建立過度防控行為警示通報制度,同時根據疫情風險等級變化,分類調整城鄉社區防控策略,避免矯枉過正。

而北京前不久修訂的《北京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也強調,建立反應更加靈敏的突發事件分級響應機制。該預案指出,根據多年來實踐經驗和首都定位的特殊性,對各級響應的啓動條件進行了突破創新,不再與突發事件的等級劃分標準完全相同,而是以事件等級標準作為重要參考,同時更加靈活。

這就要求,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嚴格執行常態化防疫舉措外,對一些潛在的高風險區域,比如機場口岸及其周邊地區,要建立更為敏感、更具針對性的疫情防控機制。

此次在大興機場及其周邊重點區域建立和運行這種有針對性的嚴控機制,就恰好體現出了疫情防控的“靈活性”,而其本身也是科學精準防控的必要之舉。

這種建立在“嚴管”之上的“靈活”,不僅有助於迅速啓動響應、控制疫情,也不會過分干預、打擾民眾的正常生活秩序。

從目前的形勢看,疫情防控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全社會都來認真應對。如何答好這樣一份考題,特別是在國外疫情擴散形勢仍十分嚴重嚴峻的情況下,守好國門,盯緊“外防輸入”這道關口,確實需要治理智慧。

也正是鑑於此,大興機場也好,北京市也好,當下分級管控、張弛有道的做法為各地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

文 | 社論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賈寧

來新京報電商平台“小鯨鋪子”囤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3 字。

轉載請註明: 大興機場周邊分級管控,讓外防輸入更具針對性 | 新京報社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