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絳村老韓家旱地小麥的畝產量刷新全省旱地小麥單產最高紀錄!”消息一出,山西翼城南北絳村就“炸開了鍋”。按照往年經驗,村裏小麥畝產量在250公斤左右,而如今畝產量竟能達到447.9公斤,比往年增長了八成左右。
豐產增收的捷報隨着熾烈的夏日奔湧而來。在中原糧倉河南安陽,由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統防統治的地塊測產增收12%;在安徽省臨泉縣,由豐信農業託管服務的小麥最高畝產達1483斤,刷新了今年當地小麥畝產紀錄……
“老韓們”增產的密碼,都指向同一個名字--社會化服務組織。把土地託管給服務組織,不僅節本增效、增產增收,農民也從昔日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種田變成了“三指”種田:耕種時給產銷合作社一指,打藥時給植保合作社一指,收割時給農機合作社一指。
目前,全國共有36.9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湧現出全程託管、半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多種服務方式,對於更好地將小農户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指出,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把小農户帶入現代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年豐歲稔,倉箱可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多國禁止糧食出口、重大病蟲害高發的今年,夏糧的豐收顯得彌足珍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此過程中衝頭陣、挑大樑,充分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破解新難題--幫助農民應對疫情期生產困難
“華姐,幫我看看大棚南邊我那塊地需要打藥不?”“石店長,最近小麥田間管理需要注意啥?”……
在石偉華的農户微信服務羣裏,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條類似的需求信息。作為豐信農業的金牌店長之一,她負責着山東聊城市樂平鋪鎮1200餘畝的生產託管業務。
配送農資、田間巡查、代問專家、協調飛防……石偉華每天忙得“腳不着地”,而她服務的農户只需要在家使用一部手機遙控指揮,就可以線上知農事、買農資、用農機、看農田、問專家、賣農產品,線下享受“無接觸配送”及店長田間巡查等服務,實現足不出户輕鬆種地。
豐信農業負責人董金鋒介紹,這種“無接觸種地”的服務解決了全國不少地區農民備耕無處着手、田地無人管理的難題,得到了農户的認可,僅今年2月至3月豐信平台服務農户數新增3.3萬,較去年增長50.62%。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今年的春耕生產帶來了嚴峻挑戰,為了既搞好疫情防控,又不延誤農業生產,農業農村部下發《關於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優勢全力做好抗疫保春耕工作的通知》,鼓勵動員20多萬家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生產託管,全力服務春耕備耕。
中央財政在各項支出縮緊的情況下,將今年農業生產託管專項補助資金增加到45億元,支持4500萬畝的生產託管服務。目前已為10個早稻省共安排資金12億元,重點支持面向小農户開展的早稻生產託管。
在地方,山東以生產託管服務項目為依託,投入1億元,在全省53個試點縣實施生產託管服務項目100萬畝,通過網籤服務合作、網絡直播、線上培訓,打通社會化服務的“雲通道”。目前,山東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面積達1.31億畝次,各服務組織在夏糧豐收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以臨沂郯城縣為例,全縣78萬畝小麥,由社會化服務組織運作的佔到了80%以上。
山西運城在生產託管項目帶動下,因地制宜形成了一套生產託管的“運城模式”。村級層面由村集體統籌,將缺勞動力、缺技術的農户土地託管起來統一管理。各縣農經中心當好生產託管“大管家”,建立全縣託管服務主體名錄,確保託管機構資質齊全、作業規範、羣眾認可。今年夏收,所有納入生產託管試點的農機全部引入了智能監測平台及作業軌跡、面積測算智能設施,保障了作業數據的準確性。
各級政府扶持有力,社會化服務組織也“大展拳腳”。農業農村部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監測課題組的調查問卷顯示,今年全國92.67%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參加了疫情防控與“穩春耕、保生產”工作,譜寫了一首夏糧豐收序曲。
創造新效益--集約高產、綠色高效、降本增收
回到北絳村老韓家。面對畝產447.9公斤這個數字,老韓傻了眼,沒想到在階段性高温、倒春寒、連旱等一連串不利氣候條件下,今年的收成還能這麼好。
增產何來?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高志強一語道破:“一是選對了種子,‘翔麥517’品種抗性好,適合旱地種植;再一個是實施農業生產託管後,農業技術運用到位,託管優勢凸顯。”
“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生產託管將先進的品種、技術、機械等現代化要素導入農業生產,徹底改變了粗放落後的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實現了標準化、集約化、綠色化。
今年,河南滑縣劉家營的劉國富終於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噴藥的效果確實不如無人機飛防。
4月,正是紅蜘蛛暴發的高峯期,在人工打了幾遍藥後,劉國富終於向村裏標普農業服務站的劉建闖發出了求助。無人機作業3天后,異常頑固的紅蜘蛛奇蹟般地消失了,劉國富當即決定:以後地裏的飛防都交給社會化服務組織標普農業來做。
已經做了8年飛手的劉建闖對此習以為常,他告訴記者,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農户開始向他下訂單,“尤其是今年,訂單量比往年多得多。”
安陽市植保站站長王剛説,由社會化服務組織承擔的病蟲害防治,不僅效果好,而且綠色節本增效,用藥量減少近30%,用水節省90%,施藥效率提高20倍,農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對航空植保滿意度達90%以上。
小農户最擔心什麼?“幹不了、幹不好、不合算”。而河南湯陰國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史國臣為農户細細算了一筆賬。合作社託管的土地,畝產量要比周邊小農户高出200斤左右,按照收購價1.12元/斤來算,每畝能增加收入224元。合作社統一購買農資每畝可減少成本100元以上,兩項合計每畝可增收324元。
史國臣向農户反覆強調:“最重要的是解放了勞動力,大家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了,還能多掙一份錢。”現在,託管到他手上的土地越來越多,今年達到了9000畝,他感覺肩上擔子又重了。
集約高產、綠色高效、降本增收,生產性服務業正發揮着它巨大的能量,在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中扮演着愈發重要的角色,也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小農户的認可。
實現新探索--金融服務有突破,協會立標樹規範
“農民不願做、做不好的交給我們做。”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來看,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服務都在不斷延伸,金融服務的探索突破就是其中重要一環。
黑龍江蘭西縣的農户如今託管土地的底氣更足了。年初,結合當地生產託管試點,蘭西縣政府牽頭與建設銀行對接,推出了農業生產託管貸產品,農户只需要通過手機App線上申請,銀行會根據簽約的合同面積和服務價格,一次性發放貸款,隨借隨還。
免抵押、在線審批、年息4.5%的優勢,吸引了大批農户申請。蘭河鄉紅旗村農民劉曉峯今年貸了140萬元,相比去年的普通貸款,年利息減少6.24萬元,大大減輕了他的資金壓力。
在山西,首個基於農業生產託管的全週期式農村綜合金融服務創新試點落地翼城,採取“政府、託管組織、保險、農擔、期貨、銀行”六位一體全週期式金融服務模式,豐富了託管內容,降低了託管風險,讓農民受益更有保障。
隨着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壯大,服務標準和行業規範等問題逐步凸顯出來。健全的服務標準體系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題中之義,近期,一批服務組織行業協會順勢而生。
在江蘇,新型農業服務主體聯盟於5月成立,旨在倡導行業自律,建立溝通機制,開展交流合作;在山東,農資服務規範、農產品購銷服務規範等11個農業社會化服務地方標準先後被制定,讓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有“標”可依;在河南,第一批326家省級社會化服務示範組織被評定出來,起到了示範和引領作用;在山西,長治市屯留區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協會暨糧食行業協會成立,助力成員樹立誠信和規範意識。
同時,農業農村部部署成立了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台,一方面可以為行業管理部門提供項目在線全流程監管,另一方面可以為各類服務主體和小農户提供智能推薦和交易對接服務,目前覆蓋十多種大宗農作物158項農業生產服務。平台的建立促進了服務項目的規範化管理和農業服務業的良性發展。
又是一年豐收季,懸着一顆心的農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但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田保姆”們卻依舊無法停下匆忙的腳步。他們馬不停蹄地投入忙碌的“三夏”生產,成為豐收田野裏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