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排長何菲宇巡線在喀喇崑崙:“這裏有最璀璨的星空”

前些日子,在王偉烈士犧牲20年之際,一封署名為“您跨越20年的戰友”的墓前留信在網上廣泛流傳。“中華民族從來不缺脊樑,過去未曾缺過,現在不缺,未來也絕不會缺。”信中這句話,令廣大青年為之熱血沸騰。

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在抗疫一線,在洪災現場,在風雪邊關,被稱為“網生一代”的當代青年挺身而出,義無反顧。一張張充滿朝氣的面龐,一個個青春躍動的身影,成為感動國人的風景。

青春,是生命湧泉的清澈與激揚;青年,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力量。

一個多世紀之前,五四運動,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奏響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此後百餘年,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不懈拼搏。如今,新一代青年人的脊樑已經足夠堅強,他們肩扛起民族復興的重任,凝聚起強國強軍的力量,在各自的崗位戰位上向黨和祖國報告:這裏有我,請放心!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之際,我們把當代軍營優秀青年官兵的奮鬥故事分享給讀者。他們之中,有接替“老高原”父親走上高原的新排長,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研究員,有在朱日和當了9年藍軍的年輕連長。他們很平凡,像身邊每一位默默耕耘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的年輕朋友一樣,讓自己的青春在為祖國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即日起,本版推出“黨員先鋒·我的戰位請放心”五四青年節特別策劃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新排長何菲宇巡線在喀喇崑崙——

“這裏有最璀璨的星空”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繆 然 李強強

新排長何菲宇巡線在喀喇崑崙:“這裏有最璀璨的星空”

新疆軍區某合成團信息保障隊新排長何菲宇(左)正在接線。中國軍網記者 陳 磊攝

五月,內地綠柳蔭蔭,喀喇崑崙高原依舊冰封雪裹。

雪原茫茫,一行深深淺淺的腳印,向遠方延伸。

朝陽初升,新疆軍區某合成團信息保障隊新排長、22歲的何菲宇跋涉在雪原上。一羣和她年齡相仿的年輕戰友緊隨其後。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向着海拔5000多米的點位,他們一邊為自己“打氣”,一邊喘着粗氣,一步一步艱難地攀爬着。

那一天,繁星低垂,夜靜得出奇。躺在板房裏,何菲宇在日記本里寫道:“我一直思考,雪山有什麼魔力讓爸爸流連忘返。現在我看到了,這裏有最璀璨的星空。”

高聳入雲的雪山,丈量着一個人的精神高度;漫天風雪裏的崇高堅守,彰顯着使命的力量。

昨天,今天,明天,許許多多像何菲宇一樣的青年,走上雪域高原,用青春捍衞祖國邊防。

最美麗的風景變成了最嚴峻的挑戰

湛藍的天空,悠悠的白雲,聖潔的雪山,一羣藏羚羊追逐奔跑……第一次見這人間絕美的風景,何菲宇是在父親何志強的手機裏。

何菲宇小的時候,她父親是新疆軍區某師的軍醫,常去高原巡診,很少在家。在難得的團聚時光裏,父親總會給她看一看高原的照片。她至今記得第一次在父親手機裏看到喀喇崑崙的那種震撼。

“長大了我也要去看看!”這個念頭,悄悄在她心裏紮下了根。

考上軍校,何菲宇不知不覺間離夢中經常出現的那座雪山越來越近。

下到部隊,還沒有來得及熟悉營區的何菲宇,聽到部隊將要奔赴高原駐訓的消息,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

轉身,何菲宇撥通了父親何志強的電話,告訴他自己也將“征戰高原”。

何志強先是一怔,繼而沉默了。父親接下來反反覆覆告訴她,那個風景如畫的高原風有多烈、雪有多大、水有多寒、氧氣有多稀薄,以及應當注意些什麼……

心之嚮往的地方,第一次在父親口裏變得殘酷而冷峻,何菲宇有些吃驚。

作為“老高原”,何志強比誰都知道喀喇崑崙有多苦。作為父親,何志強擔心從小到大沒吃過什麼苦的女兒,吃不了那份苦。作為軍人,他又希望女兒得到歷練……一時間,各種滋味湧上何志強心頭。

那個電話,打了一個多小時。這是何菲宇和父親最長的一次通話。

何菲宇愛乾淨,她想過上了高原可能很長時間才能洗一次澡,“我覺得可以忍受”;何菲宇愛美,她想過高原上的紫外線可能會把她白皙的雙頰灼得通紅,“我也能夠接受”。上高原前,她想了許多許多……

儘管做了最充分的準備,一上高原,何菲宇原本高漲的情緒,很快冷卻下來——眼前,是無盡的冰峯雪嶺,一座山連着一座山,彷彿永遠也走不到盡頭。寒風夾雜着雪花,打在臉上如刀割一般。

海拔越來越高,呼吸越來越困難,何菲宇的胸口就像壓着一塊大石頭。這時候,她心目中的高原一下子變得猙獰起來。何菲宇再也無心欣賞高原的美景,不想説話,也不想動彈,噁心得直想吐……

上了高原,何菲宇才知道,父親説的“風烈”,是飛沙走石,是人在風中寸步難行;“天寒”,是手摸到門把手會被粘住,是每次取水都要砸塊冰坨坨丟到鍋裏化開……

就像迎接所有“來客”那樣,高原以其獨特的方式,送給何菲宇一份終生難忘的“見面禮”。那天,她被嚴重的高原反應“擊倒”,剛到駐訓地就躺在了牀上……

最美麗的風景變成了最嚴峻的考驗。她陡然明白:到苦地方、遠地方建功立業,絕非一個掛在嘴上的“響亮口號”,而是不得不全力以赴征服的難關。

新排長何菲宇巡線在喀喇崑崙:“這裏有最璀璨的星空”

何菲宇(前)帶領戰士在雪山巡線。王祥林攝

“小小的成就感”,源自於父親的驕傲,也來自祖國需要

這是何菲宇第一次在喀喇崑崙過五四青年節。去年這個時候,她正在全力備戰畢業考核,準備為自己的未來最後“拼一把”。

走在巡線路上,何菲宇突然很想念學校門口的小龍蝦。週末她和同學會去門口吃上一頓,小龍蝦鮮香可口,吃到嘴裏火辣辣的,再嘬上一口冰奶茶,別提多舒服了。

而現在,她張開嘴,灌進去的只有冷風。高原一片寂寥,心跳聲、呼吸聲、踩在雪地上發出的沙沙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前行的每一步,都如此艱難。

有時,何菲宇也曾質疑過自己的選擇,但很快,這種質疑就會被一種強烈的情感所淹沒。

喀喇崑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讓一批又一批熱血官兵來到這裏,在艱苦中不知不覺愛上這裏。

何菲宇從來沒有想到,她會在高原上“遇見”父親。在上高原的路上,她幸運地走進了父親當年居住的房間。

一張牀、一套桌椅、一個櫃子,還有孤燈清影……彷彿散發着父親的青春氣息。一切是那麼簡陋和陌生,一切又讓她感覺那麼熟悉。

那一晚,蜷在父親睡過的牀上,何菲宇失眠了。

她回憶起自己過去每次和父親鬧彆扭,總抱怨“爸爸愛工作勝似愛我”。那時候的她不知道,父親的工作環境這樣惡劣。自己有高原反應,父親一樣也會有高原反應;自己第一次上高原就被“撂倒了”,父親一定比自己吃過更多苦頭。

她回憶起父親的醫藥箱。當自己躺在牀上艱難地適應高原時,看着衞生員揹着醫藥箱來來回回,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她終於感覺到了醫藥箱的分量。因為有了父親的精心呵護,多少官兵戰勝了高原。

那天回去以後,撥通父親的電話,何菲宇泣不成聲。

她終於來到了父親戰鬥過的地方,體味父親的辛苦,感受那一身綠軍裝的分量;她終於在高原上和父親“同框”,能夠和父親“對話”了。

何菲宇一天天堅持着、適應着,慢慢成長着、欣喜着。漸漸地,何菲宇已經可以像在山下一樣行走,像老兵一樣應對高寒缺氧,甚至可以單獨帶隊執行任務了。

一個多月的時間,短暫而漫長,高原寒風沒有讓這個22歲的年輕女孩退縮,反而使她變得更加勇敢而堅強。

“懂事了,長大了!”感受着女兒的變化,父親為她而驕傲。在父親看來,經歷過高原風雪的洗禮,女兒今後的軍旅之路會走得更加堅實。

如今,走在巡線路上,迎着高原寒風,何菲宇心中有了一點“小小的成就感”:她感受到了父親的驕傲,也感覺到了祖國的需要。當她們在高原上艱辛跋涉巡線時,戰位上,上級在通過電話傳遞一條條指令;駐訓地,戰友在跟家人報着一聲聲平安。這讓她感覺很幸福。

何菲宇經常會想,自己選擇了和父親一樣的路,在這條路上,雖然有艱辛,但被祖國需要的滿足感,足可以抵禦高原的風雪!

新排長何菲宇巡線在喀喇崑崙:“這裏有最璀璨的星空”

身着便服的何菲宇。圖片由本人提供

勇敢既是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又是日復一日的平凡堅守

深夜,呼嘯的寒風肆意咆哮。暖意融融的保温板房內,戰友們鼾聲起伏。

查鋪查哨時間到了,何菲宇推門而出。寒風很快把身上的骨頭都吹透了,她裹了裹大衣,走進黑暗裏。

突然,手電光亮處,一雙綠油油的眼睛反着光。何菲宇身上的汗毛瞬間豎了起來:狼!

何菲宇從小就怕走夜路。這一次,大概是這身軍裝給了她勇氣,她和哨兵一起趕走了狼。

沒有誰天生勇敢,只是因為責任而選擇了挺身而出。在關鍵時候沒有後退,何菲宇在心裏暗暗為自己“點贊”。

這樣的經歷,畢竟並不常有。在高原上待久了,彷彿每天都是一個樣,平凡而枯燥。但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中,何菲宇在戰友身上看到了另一種勇敢——

“我的工作很平凡,我的戰位很重要。”這是製氧員王帥磊的一句口頭禪。在他看來,製氧工作是關乎官兵生命健康的大事。為了讓氧氣供應不斷茬,王帥磊每晚都會貓在製氧方艙內調試設備、預熱製氧,確保每個連隊次日一來充氧,就能立即運行、隨來隨充。

30000步,這是一個平原上經常鍛鍊的人都很少達到的數字。在徒步行走相當於平原負重25公斤的喀喇崑崙高原,這一步數是34歲的軍醫李斌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駐訓場留下的。

都市裏,有的人起牀需要七八次鬧鐘才能叫醒。而在喀喇崑崙高原,每天雷打不動比戰友早起3小時,已成為炊事員孟小華的作息規律。當第一縷晨曦照亮喀喇崑崙山巔的積雪,孟小華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點火起灶,刀與案板的碰撞、冷油下鍋的激情、爐火旺燃的火熱,奏響了一首悦耳的鍋碗瓢盆交響曲。

在喀喇崑崙,有一種勇敢,叫堅守。

堅守高原,有着常人難以體會的艱辛。但一茬茬年輕的官兵堅持了下來,把艱辛過成了日子,生活中便有了一種甘甜。

巡線,帶兵,訓練……在高原的日子裏,何菲宇悄悄將化妝品、零食壓進箱底,還用父親告訴她的經驗,給戰友們傳授高原駐訓防病知識。習慣被照顧的何菲宇,慢慢變得會照顧人了。

一天午休,何菲宇隱約聽到上鋪列兵楊子禕的抽泣聲——那天是她媽媽的生日。面對這個只比自己小一歲的戰友,何菲宇像大姐姐一樣安慰了她許久,陪她去打了電話。看着楊子禕破涕而笑,何菲宇感覺自己很了不起。

在這日復一日的堅守中,何菲宇鑄就了自己軍旅人生最堅實的底氣和自信。

如今,何菲宇心中有了新的榜樣——中士劉輝一來到駐訓地,就一頭扎進雪原,潛心探索高寒條件下影響狙擊槍射擊精度的問題;排長趙顯高原反應嚴重,卻始終堅持在一線;上等兵張志江臉上印上了“高原紅”,他的微笑總讓人忘記高原的苦累……

何菲宇説:“他們就是雪山上最璀璨的羣星。”

“如果不上高原,自己一輩子也不會看到這樣的美景。我慶幸能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有這樣獨一無二的經歷。”何菲宇説。

何菲宇以前怕黑,但自從上了高原,她愛上了黑夜、愛上了星空。夜晚,她喜歡仰望星空。這片獨屬於高原的璀璨星空,是她看過的最美風景。因為在她心裏:“星空下,有羣最可愛的人!”

喀喇崑崙高原上那動人的美麗

■席 濤

祖國西北,喀喇崑崙。這片讓人望而生畏的羣山之巔、雪原之上,活躍着一個個靚麗的迷彩身影——一批批青春女兵勇敢堅強,克服生理和心理的不適,和男兵一樣,戍守祖國邊防。她們用人生最美的青春芳華,守護着祖國的大好河山,成為喀喇崑崙高原上最美麗的風景。

回顧過去,人們不會忘記,“南丁格爾獎”獲得者、三十里營房醫療站原護士長姜雲燕。這位行走在“雲端”的女軍人,手提醫藥箱,巡診超過8萬公里,守護着雪域高原官兵的健康,被稱為最美“崑崙女神”。

如今,姜雲燕的腳步並不孤單。一茬茬正值青春芳華的女軍人們,集合在西北邊陲,挺立成雪山的脊樑。喀喇崑崙高原上,越來越多的“姜雲燕們”,如雪蓮花般絢麗綻放。

人們不禁發問:喀喇崑崙高原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一批又一批正值花樣年華的女軍人,不愛紅裝愛武裝,不戀都市上高原,在離天很近、離現代生活很遠的地方,續寫山河約定,執着守護着祖國邊關的每一寸熱土?

探尋女軍人的內心世界,不難看出,激勵她們堅定前行的,就是以喀喇崑崙精神為核心的強大精神磁場。

喀喇崑崙精神,是高寒極地錘鍊出的一代代的鋼鐵軍人用拳拳初心,在萬年凍土刻下的永不磨滅的青春詩行。

如今,社會在發展,國力在強大,駐防條件越來越好。喀喇崑崙精神,被一代代軍人傳承併發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人民軍隊闊步邁向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新徵程上,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優秀女青年,集合在軍旗下,走向一線,走上高原。她們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軍隊建設事業中,努力擔起新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在雪域高原留下一串串堅實的忠誠足跡,用“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嶄新故事,贏得了人民的認可與褒獎。

蜀錦徵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仰望喀喇崑崙,我們充滿敬畏,也滿懷嚮往。只有真正走上高原才會明白:喀喇崑崙的險,來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喀喇崑崙的美,因為有了一羣羣年輕軍人的無私堅守!

(版式設計:梁 晨)

新排長何菲宇巡線在喀喇崑崙:“這裏有最璀璨的星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61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排長何菲宇巡線在喀喇崑崙:“這裏有最璀璨的星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