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滕豪斯一案正戲劇性地象徵着美國的兩極分化。
當地時間11月19日,由12人組成的陪審團經過商議後達成一致,裁決凱爾·裏滕豪斯被控的包括一級謀殺罪在內所有5項罪名均不成立,並將其當庭無罪釋放。去年8月25日,時年17歲的裏滕豪斯在威斯康星州基諾沙的暴亂中開槍,造成2人死亡、1人受傷。
這一判決雖從法律層面上為這起審判了一年多的案件畫上句點,卻引發了美國社會長期以來關於持槍權與自衞權邊界的激烈辯論。
對於包括槍支權利組織、前總統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以及“白人至上主義者”等在內的右翼團體與人士而言,裏滕豪斯可謂是民間英雄,是勇敢面對“暴民”的正義維護者。
與之相對,在種族正義活動人士、槍支管制倡導者和警察系統改革者等在內的左翼人士看來,裏滕豪斯是一個喜歡開槍的年輕人,他不計後果地使用他的AR-15步槍,將本已混亂的局面升級為致命的暴力。
在這兩種意識形態的對抗與碰撞中,美國社會正又一次陷入分裂與動盪:當右翼團體為裏滕豪斯無罪釋放而歡呼雀躍時,近日來美國諸多城市卻爆發了抗議該司法判決的活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數百名抗議者週末聚集在芝加哥街頭,對陪審團的判決表示失望和憤怒。他們高喊口號,“(司法)系統需要修復,否則將走向失敗。”“裏滕豪斯有罪!有罪!”此類抗議還在紐約、費城、芝加哥、奧克蘭等城市舉行。
抗議判決結果的民眾
“愛國英雄”?
實際上,對裏滕豪斯判決的爭議已經上升為美國兩大陣營的最新對決。
“祝賀凱爾·裏滕豪斯無罪釋放。”特朗普在判決後迅速站到裏滕豪斯一邊:“假使這不是自衞,那什麼才算自衞!”他稱這名青年為自己辯護是“勇敢的”,並指責左派人士試圖用法院對裏滕豪斯的無罪宣判“煽動仇恨”。
“無罪!!!!!!!” 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眾議員馬特·蓋茨情緒激動地發推文稱,他將為裏滕豪斯提供在國會的實習機會。
在支持擁槍的右翼圈子裏,無罪釋放的裏滕豪斯被譽為“英雄”。《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在判決宣佈後幾秒中內,美國的極右翼論壇上充斥着將裏滕豪斯描繪為“英雄”的慶祝信息和表情包。在極右翼團體“驕傲的男孩”(Proud Boys)的社交頻道中,一位網友説,“這個國家還有希望。”而在另一個頻道中,一名成員表示必須繼續開展政治暴力:“左翼不會停止,直到他們的屍體堆積起來。”
在判決公佈後的幾分鐘後,支持擁槍的美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在其推特頁面上發佈了《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的部分內容,“紀律嚴明的民兵為保障自由州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侵犯。”
從立案到審判期間,裏滕豪斯已收穫了大批右翼“粉絲”,許多人為他的法律辯護捐款,並稱贊他是一名愛國者。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審判之前,裏滕豪斯在繳納了200萬美元的保釋金後被釋放,而這筆錢大部分是由他的支持者在網上籌集的。
助長暴力與種族偏見
而對於那些反對判決結果的左翼陣營人士來説,裏滕豪斯以所謂自衞權為名持槍殺人卻不受懲罰,只會助長更多暴力犯罪。值得一提的是,案件的審判結果再次觸及了美國民眾關於種族歧視問題的敏感神經。
得知判決結果後,基諾沙市槍擊案受害者之一胡貝爾的親屬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説,這一判決讓他們感到“心碎”:它傳達了令人無法接受的信息,即持槍平民可以在任何城市煽動暴力,然後利用他們“創造”的“危險狀況”證明在街上開槍是正當的。
美國控槍組織“阻止槍支暴力教育基金”執行董事喬希·霍維茨也點明瞭這一判決反映出的社會危機。霍維茨告訴《紐約時報》,“只有在美國,一名17歲的少年才可能手持攻擊性武器,穿越州界,挑起鬥毆。在擊斃兩人,擊傷一人的情況下,仍無需承擔任何後果。”
“該判決發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信息,而這會鼓勵實施更多的暴力和謀殺事件。”槍支管控組織吉福茲(Giffords)的高級官員在一份聲明中警告稱。
儘管現任總統拜登稱對判決結果感到憤怒,但出於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他仍呼籲民眾冷靜。他在聲明中表示:“雖然判決會讓包括我在內的許多美國民眾感到憤怒和擔憂,但我們必須承認陪審團的決定。我呼籲所有人在合法的情況下,和平表達自己的觀點。”
除了對該判決或進一步煽動暴力的擔憂,關於種族公正的討論也層出不窮。據《紐約時報》報道,非洲裔民權活動人士阿爾·夏普頓牧師聲稱,“倘若一個非裔美國人像裏滕豪斯那樣持槍殺人,兩小時後就會被定罪……這是一個巨大的雙重標準。”
眼下,在不少人看來,系統性的種族主義觀念正在侵蝕美國的體制。正如專欄作者大衞·格雷厄姆在《大西洋月刊》上寫道,隨着時間的推移,對白人定罪的屢次失敗侵蝕了信任和法律的效力。而非裔所承擔的不成比例的定罪表明,我們的司法系統並非一個有效的系統。
實際上,對裏滕豪斯案判決的抗議只是爭取種族正義行動的一個分支。自去年5月非洲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因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死亡後,不少美國民眾開始反思“白人至上主義”,隨之而來的是席捲全美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浪潮。
裏滕豪斯在今年11月21日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也緊忙表態稱,“我不是種族主義者。我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該行動的社會影響力可見一斑。
“憤怒的白人”威脅美國民主
裏滕豪斯的判決結果,是美國當前所面臨的困境的縮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評論稱,美國這個社會脱胎於黑奴的鮮血、美洲原住民的種族滅絕以及“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通往一個功能齊全的、多種族的民主社會,這是一段危險的旅程,我們仍然沒有抵達終點。
“現在沒有什麼比憤怒的白人(angry white man)更令人害怕的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非洲裔記者約翰·布萊克撰文稱,憤怒的白人一直在美國曆史上扮演着主要角色,他們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奴隸制、印第安人屠殺以及種族隔離。
布萊克進一步指出,正是這個憤怒的白人羣體,而不是你晚上在街上看到的黑人或棕色人種,對美國當前的民主構成了最危險的威脅,而許多無辜的黑人也因此喪失生命。
追蹤右翼運動的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亞歷山大·羅斯統計稱,自喬治·弗洛伊德遇害以來,右翼活動人士恐嚇或襲擊主張種族正義的抗議者的事件約有886起。羅斯告訴《華盛頓郵報》,儘管這一數字今年有所下降,但裏滕豪斯的審判結果表明,這股勢力在美國仍然很強大,或比以前擁有更大的爆發力。
對於拜登政府而言,裏滕豪斯的無罪釋放,讓支持率本就大幅下跌的拜登所處的政治環境更加艱難。美聯社分析稱,拜登發現自己被夾在憤怒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之間——民主黨人對拜登在警察改革方面的無能感到惱怒,而共和黨人則計劃利用裏滕豪斯案在種族和其他議題上繼續在這個國家制造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