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難民署日前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極端組織對喀麥隆極北大區的一處難民營地發動炸彈襲擊,此次襲擊造成至少18人喪生。聲明指出,乍得湖盆地的嚴重暴力衝突目前已導致3萬人死亡、300多萬人被迫逃離家園。分析認為,宗教分歧、資源緊張、武器擴散等因素使當地安全形勢惡化,國際社會應全力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消除暴力滋生的土壤。
乍得湖盆地位於乍得、喀麥隆、尼日爾和尼日利亞4國交界地帶,貧窮和基本社會服務嚴重匱乏等因素,給極端組織的滋生壯大提供了土壤。“博科聖地”“伊斯蘭國西非省”等極端組織不斷坐大,對地區和平穩定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有報道指出,“伊斯蘭國西非省”在控制區域內招募武裝人員、掌控貿易、徵税乃至劃分牧場,儼然取代了地方政府的職能。
分析認為,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宗教衝突進一步激化了社羣關係。此外,乍得湖盆地安全形勢惡化也與全球氣候變化有關。數十年來,乍得湖面積不斷萎縮,從上世紀60年代的2.5萬平方公里縮小到現在的不足2000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加劇,當地牧民和農民在用水、牧場農地問題上的矛盾不斷激化。牧民由於疫情無法跨境放牧,大批牲畜因乾旱缺糧死亡,當地居民也面臨飢餓威脅,暴力事件頻發。
面對猖獗的武裝分子,乍得湖周邊國家一方面加強軍事打擊力度,另一方面深化國際合作,積極發展地區經濟、改善民生,力圖從根本上扭轉地區安全形勢。今年4月以來,由尼日利亞、尼日爾、乍得和喀麥隆等國軍隊組成的多國聯合特遣部隊對“博科聖地”和“伊斯蘭國西非省”展開大規模清剿行動。尼日利亞軍方7月曾表示,通過對恐怖分子聚集地的空襲和地面打擊,大批“博科聖地”成員宣佈投降。四國均表示,歡迎武裝人員主動投降,政府將積極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烏斯曼5年前被迫參與極端組織,他在向尼日利亞政府軍投降後,在營地接受迴歸社會培訓,學會了電焊、木工、理髮等職業技能,打算回家後當一名理髮師。尼日利亞媒體報道説,目前已經有2000多名前極端組織成員接受了尼政府名為“安全走廊行動”的教育培訓計劃,重新迴歸社會。該計劃得到聯合國、歐盟和國際移民組織的支持。
今年5月,世界銀行批准了由國際開發協會提供的3.46億美元資金,用於乍得湖盆地的恢復和發展。這筆資金將側重於加強四國之間的區域合作,以支持乍得湖沿岸地區的社區,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
此間輿論認為,乍得湖盆地安全問題曠日持久,背景錯綜複雜,解決起來絕非一日之功。相關國家對極端分子打擊和應對之策的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
(本報約翰內斯堡8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