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獨立”衝擊高端純電市場 這步棋到底靠不靠譜?
近日,廣汽新能源汽車在天眼查官網顯示的註冊資本,突然由7.83 億人民幣增加至14.19 億人民幣,增幅為81.28%。
這在一定程度上坐實了此前甚囂塵上的一則傳聞:廣汽新能源旗下埃安(Aion)品牌將作為高端智能品牌進行獨立運作,後續可能會尋求科創板上市。在外界看來,這次高達 6 億元的增資,正是廣汽集團意欲將埃安獨立運營的標誌。
雖然廣汽方面回應稱這是屬於股東方的正常增資,該筆資金將主要用於新能源車型的研發、後續新技術研發以及市場營銷等。但第一電動網就埃安品牌獨立事宜向廣汽方面求證,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目前,廣汽新能源(公司內部)的確正在醖釀針對下一階段‘品牌向上’以及品牌加速發展的思考與規劃”,廣汽方面表示,“但具體的舉措還要等待,有進一步的消息,我們將會及時共享與發佈。”
成立於2017年7月28日的廣汽新能源,截至目前,旗下銷售的車型包括四款車型,其中一款廣汽傳祺車型,另外三款均屬埃安系列——Aion S、Aion V以及Aion LX。
Aion S為廣汽新能源旗下的首款車型,於2019年4月上市,Aion LX以及Aion V相繼於去年10 月、今年6 月上市。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 年前三個季度,埃安S的累計銷量達3.05萬輛,同比增長113.7%,在純電動車型銷量中僅排在特斯拉Model 3和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後。而廣汽新能源今年9月批發銷量為7,006輛,同比增長75%,其中埃安系列9月份共銷售6,876輛,佔比高達98%。可以説,埃安車型是憑“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公司的銷量,稱得上是廣汽新能源的絕對主力。
這一串的銷量數據,讓廣汽開始重新審視埃安,這個在市場上“摸爬滾打”了一圈並取得不俗表現的品牌,也許真的已經具備了“獨立”或“單飛”的能力。
對此,業內的反映均比較正面,認為此舉無論是對廣汽新能源,埃安品牌自身,還是廣汽集團而言,都是妥妥的共贏。
眾所周知,新能源品牌獨立與“品牌向上”在最近一段時間已儼然成為一種行業趨勢,不少車企都在傾力打造獨立的新能源品牌,致力於實現新能源品牌的高端化、智能化獨立運營。
2019年,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成為傳統車企轉型中“第一個吃螃蟹”的車企。此後,上汽推出的R 品牌和仍在密謀階段的”L”品牌、東風的嵐圖汽車等等都在緊鑼密鼓推進。
都是總部直管,甚至集團高層親自掛帥,目的只有一個,要換個全新的打法,以儘快完成大象轉身,搶佔新能源領域的絕對高地。
不難想象,獨立後的埃安品牌必將同其他品牌一樣,未來在研發、營銷、服務等系列環節中獲得更多的自主決策權與更多的資源傾斜,這也意味着埃安團隊將擁有更廣闊的空間來大展拳腳。而對於廣汽新能源公司來説,埃安剝離出去後,就能將更多的心力投入到現有的傳祺車型上,同時還可利用集團的增資,再次開發培育出新品,打造下一個“埃安”。
同時,廣汽集團也可從中獲益,顯著提升集團的整體估值。事實也是如此,在集團增資與埃安將獨立的消息流出的當天,廣汽集團(A股和港股)盤中最高均漲逾7%。
所以,就目前形勢看來,埃安品牌的獨立算得上是“一舉三得”。
“(埃安品牌將獨立)這個問題先得有前提假設,如果説是為了促進埃安發展,獨立了顯然會大幅提升效率,但如果是為了發展傳祺而讓埃安獨立,那麼這一步肯定是‘不靠譜’的。” 易車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周麗君表示。
畢竟在大眾看來,傳祺的“氣數”早已不復當年——GE3在今年9月只賣了130輛,累計銷量只有421輛,同比下跌93.32%;GA8到今年9月底的累計銷量只有559台;更名為GS8S的GS8月均銷量也不過千台左右。所以,即便廣汽在埃安獨立後能夠騰出手來專門扶持傳祺,恐怕也難以徹底扭轉局面。
同時,當我們跳出廣汽的內部視角,再次審視埃安系列取得的市場份額會發現,其近六成的銷量都流向了B 端,即各大網約車平台作為“出租車”“網約車”使用,個體消費者的購買比例只佔了四成。這樣失衡的比例不得不讓人不少人質疑,獨立後的埃安究竟能否以“高端”之名在私人用户市場扎穩腳跟?
畢竟隨處可見的埃安牌“出租車”,或許已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了消費者的認知。這也讓依靠埃安“獨當一面”來衝擊高端純電領域這條路多了不少未知。
這不禁讓人好奇,如今的廣汽是否會後悔,當初不該為了一時銷量,過多地將埃安銷往 B 端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