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英國駐華大使聊聊“外國媒體是否憎恨中國”

英國駐華大使館微信公眾號3月2日發表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一篇文章《外國媒體憎恨中國嗎?》,引起關注,包括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認為吳若蘭大使“對新聞自由的闡述過於簡單,掩蓋甚至扭曲了媒體與現實的真實關係”。

跟英國駐華大使聊聊“外國媒體是否憎恨中國”

3月3日,微信公眾號“明叔雜談”發表題為《跟英國駐華大使聊聊“外國媒體是否憎恨中國”》談及該篇文章,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文章寫道:

吳若蘭大使是2020年10月才正式上任的,我認為,這對於在2020年飽受波折的中英關係來説,是一個好消息。

吳若蘭大使上任伊始,在推特等社交媒體平台上發佈了多個在中國旅行的視頻。在這些視頻中,吳大使舉止優雅,中文非常流利,很有親和力,展現了一個職業外交官對於駐在國的理解與尊重。

我理解,吳若蘭大使此時發表這篇文章,並非是有意挑起中英兩國政府和人民之間新的爭論。

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説,可能需要了解一下吳若蘭大使發表此文的背景。

不久前,英國媒體BBC採訪了一個所謂的中國維吾爾族女性,這位女性“炮製”了幾個令人震驚的“新聞”。她宣稱,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族女性進行強制絕育手術,並對維吾爾族女性進行系統性強姦。

BBC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專業新聞機構,在沒有對這些説法進行嚴格、全面核實的情況下,直接向全世界發佈了相關的報道。在報道中,BBC的記者和編輯,用特殊的新聞處理手法,賦予了這名維吾爾族女性原本沒有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這名維吾爾族女性的“説法”,被很多其他西方媒體引用,進而成為所謂中國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政策的證據。

但實際上,中國反覆説明,新疆維吾爾族人口這幾年持續增加,增加速度甚至高於新疆人口平均增速,所謂種族滅絕是根本不存在的。

中國在新疆設立相應的職業培訓機構,本質上是為了消滅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讓維吾爾族民眾擺脱極端宗教思想的控制,並擁有相應的謀生技能,通過幫助他們和家人獲得更好的生活,來與恐怖主義的思潮進行對抗。

我在中東地區工作過兩年,也曾到訪過很多中東國家,深知恐怖主義對民眾和國家的危害。

但正是因為像BBC這樣的媒體機構,放棄了其一貫嚴格的新聞專業主義標準,用它們最寶貴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為一些涉及新疆的匪夷所思的謠言、指控進行背書,最終嚴重傷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聲譽。

我相信,吳若蘭大使也很清楚,近期在中國輿論場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BBC因為在新疆問題上報道不專業,甚至造假,引起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

跟英國駐華大使聊聊“外國媒體是否憎恨中國”

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

在英國政府禁止中國CGTN電視台之後,中國政府也對BBC進行了制裁。

同時,中國和英國的部分網民還仔細分析了BBC的很多涉華報道,他們發現,BBC的記者和編輯,多次在涉華報道中通過使用特殊濾鏡及獨特的拍攝手法,讓有關中國的報道畫面顯得陰暗和壓抑。中英兩國的網民還發現,BBC還涉嫌“移花接木”,在一些涉華報道中歪曲被採訪對象的本意。

關於BBC在新疆報道上造假一事,我建議大家好好看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的詳細談話。他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和大量的細節,證明了被BBC採訪的那名維吾爾族女性是在惡意説謊。

最近,中英兩國政府、媒體和公眾,在BBC問題上發生爭論,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在英國政府對華政策變得不可思議得強硬之後,BBC成為了西方媒體抹黑和攻擊中國的“急先鋒”。

應該説,正是BBC自己在最近一些涉華報道中不專業、不嚴謹的做法,導致了它被中國政府制裁、被中國官方媒體批評、被中國和英國部分網民批評。

最近中國輿論場上關於BBC的爭議和批評,真正的罪魁禍首隻有一個,那就是BBC自己。

我的理解是,吳若蘭大使可能認為,中國政府、媒體和公眾對BBC的批評,也間接影響了英國的國家形象和國際聲譽,所以才發出這篇文章。

但我必須指出的是,吳若蘭大使的這篇文章標題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誤導性。

吳若蘭大使問,“外國媒體憎恨中國嗎?”

這短短的一句話裏,包含了很多錯誤的假設。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英美媒體涉華報道的人,我可以確認的事實是:

第一,BBC不代表外國媒體,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在新華社工作時,曾負責該機構國際英文報道。我們當時簡單梳理過國際和各地區的主流媒體,全世界至少有幾十或者幾百家。即便是把傳統西方國家的媒體全部算上,它們也不代表外國媒體。我在埃及工作兩年,對於中國來説,埃及的《金字塔報》明顯也是外國媒體,但它們在涉華報道上與BBC等西方媒體有着天壤之別;

第二,BBC在有關新疆問題的報道上,賦予了一個説謊者不應該有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這是一個嚴肅的新聞專業主義問題。BBC的相關報道在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反覆駁斥後,該機構並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回應,更沒有為此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道歉,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

第三,BBC是一個龐大的新聞機構,整體上是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的,但近期在多個涉華報道上,出現了明顯的“意識形態化”傾向,在報道中出現了故意歪曲事實、抹黑中國的問題。這些不嚴謹的報道,事實上已經成為國際反華輿論的一部分,嚴重破壞了中英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從這個角度上來説,我真的很想問一句:“BBC的記者和編輯,你們真的是如此憎恨中國嗎?否則,我很難理解,你們為什麼拋棄你們一向珍視的新聞專業主義原則,利用高度不可靠的信源,對中國進行污衊和攻擊?”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是西方的主流媒體,以所謂的新聞專業主義見長。

但非常遺憾的是,一旦這些媒體將報道的目光轉向中國,很多時候,它們就像換了一張面孔,我看不到新聞專業主義的影子,只看到一個個意識形態的鬥士,對中國進行居高臨下的指責,不斷兜售它們的那一套所謂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觀。

包括BBC在內,一些西方媒體有時候也會試圖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之間進行所謂的區分,但非常可笑的是,它們往往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在今天的中國,14億中國人民大多數對個人和國家的發展前途抱有信心,對中國經濟和社會方方面面取得的進步感到由衷的自豪。

當BBC用謠言污衊中國時,它並不僅僅是在“憎恨”中國政府,也是在對14億中國人民進行冒犯和攻擊。

我一直覺得非常遺憾的是,對於BBC這樣的西方主流媒體來説,在這個充滿紛爭的世界裏,它們本可以發揮理解駐在國語言、文化和歷史傳統的優勢,讓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為什麼選擇了今天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讓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為什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是適合中國的,而且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就。

如果BBC的駐華記者和編輯,依然在重複它們在倫敦時就已經形成的對華意識形態偏見,它們又何必不遠萬里到中國來?難道僅僅是為了讓他們的偏見看起來更有説服力嗎?

我希望,像BBC這樣的西方媒體能夠理解,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和文明,雖然中國在近代曾經遭遇過種種屈辱和挫折,但在人類文明史的絕大部分時間裏,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和一種文明,都是領先全世界的,而西方真正領先全世界,不過是最近短短几百年的事情。

西方國家的政客、媒體和民眾,應該有起碼的敬畏心,去嘗試理解和尊重中國人民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上的選擇,而不是居高臨下地認為,西方國家擁有更優越、更人道、更文明的制度,中國應該順從地按照它們的樣子去改造自己。

中國漫長的歷史讓中國人擁有一種獨特的智慧。中國一貫倡導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並且認識到,任何一種制度和模式,到底好不好,只有本國人民才最有發言權,這就是我們常説的,“鞋子到底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與此同時,中國人也非常清楚,任何一個國家到底選擇哪種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最終必須由該國的歷史傳統和現實來決定。

比方説,令很多中國人疑惑是,在21世紀的英國,為什麼還要保留王室這種看起來很“落後”的東西?

但疑惑歸疑惑,中國政府、媒體和民眾,從來不曾因為英國保留王室對其進行諷刺、嘲笑和説教,更沒有自大地認為,英國的政治制度極其落後,應該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但問題就在於,當中國人從不要求英國和美國按照中國的樣子去改造英國和美國的時候,英國和美國的政府、媒體和部分民眾,卻會在潛意識裏認為,英國和美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具有天然的優越性,中國應該按照英國和美國的樣子改造自己。

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

中國和西方,就像是太極中的黑和白,它們是如此不同,但在本質上,中國和西方,乃至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是相似的——它們必須傾聽民眾的心聲,它們必須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它們應該為世界和平與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今天,中國政府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兑現對中國人民的這種承諾,同時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兑現對世界人民的這種承諾。

包括BBC在內的西方媒體,應該對此有更多的瞭解和認同,而非繼續高高在上,對中國進行各種指責。

最後,我想跟吳若蘭大使聊聊中英關係。

我想請吳大使放心,中國國內並不存在對英國的盲目仇恨和排斥。即便是在中國最虛弱的時候,英國通過鴉片戰爭、八國聯軍等行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深的傷害,但今天當中國人學習歷史時,我們並非想要延續和製造對英國等列強的仇恨,我們只是想告訴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應該以史為鑑,讓中國再次強大起來,不要讓中國在近代史上曾經遭遇的悲劇再次重演。

我也一直認為,英國在其外交政策中總體是積極、務實的。雖然英國和美國之間存在特殊的關係,但英國從來沒有排斥發展對華關係,英國甚至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之一。

我一直期待,一個奉行務實、積極對華政策的英國,可以超越意識形態,在對華關係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對最近大半年英國政府的種種對華政策感到困惑和不解。

吳若蘭大使就任時,正值英國政府對華立場轉趨強硬的階段。

英國政府在本來已經決定不禁止華為之後,卻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慫恿下宣佈禁止華為。考慮到華為在英國多年來為當地經濟發展、就業與創新做出的巨大貢獻,且英國政府此前已經有機制化、法制化的方法,解決了華為網絡安全問題,英國政府禁止華為的舉動,向華為公司和14億中國人發出了極不友好的信號。

與此同時,在中國試圖通過國安法重建香港穩定與秩序的過程中,英國政府與中國也反覆發生了摩擦。

這個時候,英國政府如果依然希望跟中國發展良好的經貿關係,我認為,是不現實的。

中國人常説,“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我相信,熟知中文的吳若蘭大使一定很清楚這句話的含義。

簡單來説,如果BBC始終堅持新聞專業主義,減少對中國的抹黑和攻擊,我相信,中國人民依然會信任並欣賞BBC的。反之,如果BBC的報道,在意識形態偏見的影響下,對中國充滿了指責、抹黑和攻擊,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網民討厭BBC。

在BBC被中國政府禁止後,中國網民對這一決定一面倒的支持,就是明證。吳若蘭大使肯定清楚,如果長此以往,不僅是BBC的形象,就連英國的國家形象,在中國都會一落千丈。

對於英國政府和人民來説,如果你們選擇將中國視為朋友,我相信,中國一定會是一個熱情、充滿善意的朋友;但如果英國政府和人民,繼續被美國極端保守派的意識形態所影響,在新疆、香港等問題上視中國為敵人,我也相信,中國一定會是一個合格的敵人。

但此時此刻,我也很想知道:

——英國是否可以接受中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儘管這種制度和模式跟英國有很大的不同?

——英國是否將一個不斷髮展和富裕起來的中國視為機遇,而非威脅?

——英國媒體,包括BBC在內,在涉華報道中,是否可以丟掉意識形態的偏見,減少對中國居高臨下的指責,真正用事實讓英國和世界公眾瞭解今天中國真實發生的一切?

我對於英國政府和人民的智慧抱有謹慎的樂觀,因為我相信一個最基本的事實——英國如果跟中國處理好關係,這對英國來説,將是一個非常有利的事情,尤其在英國“脱歐”之後,保持跟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2030年前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之間良好的關係,尤為重要,而中國也依然可以從英國那裏學到很多東西,並從蓬勃發展的中英經貿、人文交流中獲益。

吳若蘭大使,您認為呢?

在這篇文章下,許多網友也紛紛留言,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跟英國駐華大使聊聊“外國媒體是否憎恨中國”
跟英國駐華大使聊聊“外國媒體是否憎恨中國”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楊蓉

來源:作者:環球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46 字。

轉載請註明: 跟英國駐華大使聊聊“外國媒體是否憎恨中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