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楠盡|李書福為什麼需要極氪?
最近,吉利謀劃新的高端品牌的傳聞不絕入耳。而隨着吉利召開年度財報會議,靴子落地。
吉利正式官宣,嶄新的智能高端電動車品牌正式落地。
根據極氪由吉利汽車、吉利控股集團(含員工跟投平台和用户權益平台)共同投資,其中吉利汽車持股51%,吉利控股集團持股49%。新公司計劃現金注資20億人民幣,李書福出任極氪公司董事長,安聰慧出任極氪公司CEO。
簡短的信息背後,透露出極氪出身的不同尋常。李書福和安聰慧親自操盤,現金注資20億,手握SEA浩瀚架構,18款新車排隊研發,極氪出場就氣勢十足。
而對於外界而言,自然會產生意味,畢竟,李書福已經擁有了沃爾沃這個豪華品牌,它也正在全力轉型電氣化之中,特別是極星品牌,更是獨立出來單獨衝擊高端純電這一市場,為何李書福還要偏偏再“另起爐灶”做這個極氪呢?
多生孩子好打架?在技術後台上三個品牌有着深厚的淵源,在市場上很容易呈現“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風險,這一點李書福和吉利肯定也想到了。
那麼,為什麼李書福還要在2021年不惜傾集團之力再做一個新電動品牌呢?況且這是在其聯手百度造車,入股賈躍亭的FF之後,李書福的極氪裏藏着怎樣的秘密呢?
極星和極氪,在李書福心中,孰輕孰重呢?
在我看來,答案非常明顯。那就是極氪,這是貨真價實的“親兒子”。
我覺得,之所以李書福還要另起爐灶,再做一個新的高端純電品牌,就是在於對目前極星糟糕的表現和背後錯綜複雜的權力鬥爭失去了耐心。
去年8月,極星官方稱將在中國、歐洲以及美國銷售Polestar 2,目標是在兩到三年內實現5萬輛以上的年銷量。然而這款被視為走量的產品並未實現其目的,上市之後銷量依然慘淡。根據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數據顯示,極星2020年全年上險量僅為365輛,在豪華品牌中,位居末尾,遠不及特斯拉和蔚來。
此外,極星的宮斗大戲更是從來沒有平息過。極星汽車的高管變動頻繁,就在不久之前,極星中國區一把手高竑掛靴而去,而其履新這一職位僅僅一年時間。而接替其掌舵中國市場的是一位來自總部的外國面孔。
在至關重要的中國市場,棄用中國高管,而選用總部挑選的外籍面孔,在李書福眼皮底下居然都不用中國籍高管,這從一定程度上説明了極星總部用人的思路之奇葩,也説明了極星高層對於中國高管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投入巨資打造的極星不僅沒有成為對抗特斯拉的最亮的那顆星星,反而成為了中國消費者遺忘的”微光“,究其原因,就在於其複雜的架構和歐洲高管把持的權力中樞。
這些洋麪孔不僅不能完全理解和堅決貫徹李書福的戰略意圖,而且還遺傳了沃爾沃高端品牌的一些“陋習”,產品研發上更是不能及時讀懂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產品既不叫座也不叫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與其舊樓改造,縫縫補補,還不如在一張白紙另起高樓。
反觀極氪,無論從資本構成,到組織架構,再到運營模式,處處透露着新意,展現了一個生機勃勃、藴含着無限可能的新生命的能量。
從資本構成上,讓用户成為股東。極氪由吉利汽車、吉利控股集團(含員工跟投平台和用户權益平台)共同投資,其中吉利汽車持股51%,吉利控股集團持股49%。
從組織生態上,內部管理採用互聯網初創企業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融合打造團隊,共創開放平等的企業文化。
在全產業鏈合作方面,已開啓8大領域,超過34個智慧出行場景的產業集羣共創,浩瀚架構已吸引了眾多全球頂級生態合作伙伴的加入,成為一個扁平化的開發者集羣。
顯然,這是一個從一開始就在試驗李書福和吉利全新思考的新平台,新視野,這是李書福總結了新能源戰略失利教訓後的一次再出發。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書福在其年初的萬言文中提到,“傳統汽車公司可以不屑一顧,頑強抵抗,堅持到底,也可以自我顛覆,出奇制勝,化腐朽為神奇。可以被動參加革命,也可以主動發起革命,可以單獨鬧革命,也可以聯合鬧革命,可以在堅守老根據地的同時,開拓新的疆域,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獨立判斷,畢竟行業變革才剛剛開始。”
而吉利轉型要怎麼做?
李書福説,“我們既要保持傳統核心能力的優勢,比如傳統機電能力優勢、傳統品質控制優勢、成本控制優勢等等,又要開創新的革命性優勢,比如,人機交互、無人駕駛、中央計算、換電充電基礎設施、能源管理、智能出行、工業互聯等等。”
而守正出奇的Eric Li就準備在極氪的這一畝地上播下的新種子。
這個極氪不一般,因為它是李書福的“極客夢”,它藏着李書福對於轉型的思考與期許。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