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被刻畫、被取土、被建農家樂……文保單位太難了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綜合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國家文物局24日在其官方網站發佈《關於2020年度文物行政執法和安全監管工作情況的通報》。記者注意到,包括長城、十三陵、圓明園等多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行政違法案件統計表。

其中不乏被刻畫、被取土、遭遇擅自施工或修繕等問題,更有甚者還把農家樂開進國保單位的情況。

長城被刻畫屢禁不止

記者梳理當日公佈的《2020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政違法案件統計表》發現,北京的萬里長城-八達嶺、十三陵兩家國保單位所涉案件均為“被人刻字”或“被人刻畫”。

其中,八達嶺長城去年3月、4月分別遭遊人刻字、刻畫。此事當時曾引發輿論關注。

去年3月,“八達嶺長城恢復開放第一天就被人在牆體上刻字”的短視頻被曝光。同年4月,《八達嶺長城景區破壞文物行為懲戒辦法》實施,辦法規定對於破壞文物的違法及不文明行為人,景區將依法對其進行相應的行政處罰;構成刑事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置;同時對於破壞文物的違法及不文明行為將納入景區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並列入景區“旅遊黑名單”。景區將不再接受相關行為人預約購票和參觀遊覽。

記者注意到,八達嶺長城對去年4月“被人刻畫”案件已作出處理:當事人被行政拘留5日,並處以罰款200元的行政處罰;八達嶺景區將當事人列入景區“黑名單”。

而在去年5月,北京十三陵之泰陵東牆靠近南牆處被人刻畫。國家文物局官網信息顯示,公安機關已立案,正在偵辦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幾天前,又有遊客被發現在八達嶺長城牆體上刻劃損壞文物。最新消息顯示,三名刻劃長城牆體的遊客被行拘。同時,北京市延慶區文旅局已將上述三人列入不文明旅遊“黑名單”,包括八達嶺長城、龍慶峽、野鴨湖在內的延慶區12家等級景區將對以上人員實施聯合懲戒、不予接待。

取土、放牧、建農家樂……這些行為也被通報

統計顯示,一些國保文物還遭遇着各種人為破壞。

北京長城就是一例:去年11月,當地文物部門檢查發現,當地村民擅自在密雲區長城之關上村城堡西牆遺址附近進行取土。

去年5月,羣眾舉報反映,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雲中郡故城東牆內側存在違法取土行為。去年11月,黑龍江雙鴨山市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之鳳林城址第三城區保護範圍內存在取土破壞行為。

除了取土,農耕、放牧等行為也會對文物本體造成一定影響。

去年4月,當地村民擅自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長城之明長城清水河段保護範圍內進行農耕活動。去年8月,當地村民擅自在內蒙古赤峯市遼上京遺址古城牆上放牧;9月,當地村民擅自在赤峯市遼上京遺址內放牧。

去年7月,當地居民擅自在黑龍江綏化市郝家城子古城遺址附近種植農作物,堆放柴草垛和農業垃圾。

同月,當地文物部門檢查發現,黑龍江綏化市八里城遺址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存在違法建設、車輛碾壓和燒香祭祀等行為。

此外,去年2月,羣眾舉報反映,肇事者駕駛車輛碾壓滄州市郛堤城遺址。去年6月,當地村民在陝西咸陽西漢帝陵保護範圍內建設農家樂。

記者注意到,上述這些問題中的大部分案件處理結果包含“責令改正違法問題”,其中一些還進行了罰款等處罰。而前述涉及“建設農家樂”的案件,除了對涉案單位處以罰款50萬元的行政處罰,責令改正違法問題,還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擅自修繕、施工也不行

在此之外,《2020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政違法案件統計表》中還出現了一些涉及擅自施工、擅自改變工程設計方案的案件。

例如,去年7月,羣眾舉報反映,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擅自在圓明園遺址保護範圍內進行施工。山西晉陽古城遺址去年1月也在當地文物部門檢查中被發現,兩公司施工時擅自改變工程設計方案或擅自進行施工。

而山東齊長城遺址去年一年多達8起案件被列入統計,涉及問題為擅自施工或違法建設、違法施工等;山東臨淄墓羣去年則有7起案件列入統計,所涉問題均為擅自施工。

此類案件多被“責令改正違法問題,恢復文物原狀”。

在遺址保護範圍內擅自施工不被允許,擅自修繕也不可行。

在去年4月當地文物部門的檢查中,浙江楠溪江宗祠建築羣被發現遭遇擅自修繕。類似的案件還有安徽宏村古建築羣被擅自修繕、廣東廣州沙面建築羣發生修繕行為。

這些盜墓者已被捉

24日公佈的通報同時發佈了《2020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全案件事故統計表》。記者注意到,表中所列12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盜掘或盜竊,絕大多數已偵破,僅有的一起未偵破的案件目前也已抓獲2名犯罪嫌疑人。

例如,去年7月,河北邯鄲市磁縣北朝墓羣之129號墓冢遭盜掘,現場繳獲大量作案工具。此案件已偵破,公安機關抓獲12名犯罪嫌疑人。

再如,去年5月,有人利用金屬探測器在河南駐馬店市沈國故城遺址東南角探測,準備實施盜掘。此案件已偵破,公安機關抓獲5名犯罪嫌疑人。

對此,國家文物局在通報中指出,當前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法人違法屢禁不止,盜竊盜掘、文物火災等安全案件事故時有發生;文物安全和執法力量有待增強,文物行政執法和安全監管能力亟待提升;一些地方對文物違法問題和安全事故還存在遲報、瞞報現象,一些文物單位安全防範設施設備還不健全。

問題該如何解決?

與此同時,國家文物局已在加大新技術手段在文物行政執法中的運用。

國家文物局督察司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針對相關問題,相關部門利用衞星遙感、無人機等開展執法監測,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工作模式,對各類違法問題“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理”,既緩解執法力量不足等矛盾,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隱瞞不報、毫不知情”等問題。

數據顯示,僅2020年,國家文物局通過遙感監測發現晉城、濟寧、廣州、遵義、銀川5市文物行政違法問題169起,發現的案件數量佔國家文物局全年督察督辦文物行政違法案件的72%。

該負責人稱,下一步要創新文物督察形式,強化新技術手段運用,探索“遙感+督察員”的文物督察模式,開展文物行政執法專項檢查。

該負責人説,文物安全工作是跨部門、跨系統的綜合性工作,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凝聚合力、多方聯動。

國家文物局督察司負責人也指出,文物安全工作不僅需要廣大文物工作者的執着堅守,還需要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

記者瞭解到,2020年國家文物局“12359”文物違法舉報熱線共接收各類舉報信息1523條。經核實,受理問題線索222件,其中,涉及文物行政違法140件,涉及其他安全問題線索82件。國家文物局直接核實處理64件,督辦、轉辦86件。通過受理舉報線索,湖北荊州走馬嶺遺址、浙江温州廣福寺雙塔違法建設,內蒙古赤峯燕長城遺址、河北邯鄲趙窯遺址遭破壞等一批羣眾舉報的文物違法案件得到嚴肅查處。

“下一步,我們將穩紮穩打、持續發力,狠抓文物行政執法和安全監管工作,確保文物安全。”該負責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