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農民王芳澤:賣字掙7套房,婉拒40萬年薪,走紅後為何遭抵制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一句至理名言,雖然最初魚代表的是生命,而熊掌代表的是信義,但是漸漸大家也把它用在職業的“財富”和“興趣”上,我們知道即便一個人學的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專業,但是進了社會之後卻不一定做着自己喜歡的職業,也知道就算做着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但是不一定能獲得可觀的財富。所以要該如何抉擇?
其實王芳澤的人生給了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一、
王芳澤出生於1975年湖南婁底雙峯,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他自然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男生,每天認真上學,放學後去田裏接着做農活,他質樸無華,長於天地,生於天地,因而有了那麼一些別人沒有的靈性,在一次初戀失敗後,他竟然化悲憤於書法藝術之中,開始研究起來筆墨紙硯。
當然那時候這些東西都不算便宜,一開始除了在各種收集來的舊報紙上寫,他的課本也沒有能逃脱被墨水染濕的命運,而他靠着這樣的毅力和天賦,很快就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獲得了初步且肉眼可見的優秀進展——他過年給鄰居親戚寫對聯,大家雖然説不懂這個,但是好壞還是看得出來的,因此王芳澤受到了很多的鼓勵。
二、
在這種鼓勵下,他於書法藝術中一去不回,不過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偏執,叫一個深藏不露的老師傅看中了,對方不僅僅贈送他一些相關的書本,還給他提高文化素養,讓他學習了不少古代的詩詞歌賦,還有關於書法上的一些傳統知識,讓他從整體上了解書法藝術的體系,王芳澤因此不再只是一個“門外漢”。
不過因為過分偏愛書法,將成績也落了下去,最後初中輟學,為了求生不得不出去打工,輾轉之下前往婁底市,利用自己的書法學識獲得了一個叫做“翰墨軒”店的裝裱小工的職位,
當然他也沒有落下自己的書法,閒暇之餘要動手寫上那麼幾行字,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店老闆看到了,對方覺得他寫的是真的好,而且越看越喜歡,就將幾幅字畫裝裱起來掛在了牆上,一次一位顧客走進店裏,竟毫不猶豫地買下了王芳澤的字畫,王芳澤當即高興得要蹦起來,語無倫次手舞足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三、
而之後王芳澤的字畫流行起來,不少人專程趕來求他一幅作品,老闆見到自己生意這麼興隆,於是提出了給他加薪,王芳澤當然是欣然點頭答應,但是最美好的事情還是一位張老闆來挖他,他毫不猶豫跟着離開了之後,書法生涯又登上了一個新高峯,同時還見了不少的世面,認識了諸如歐陽中石這類的書法大家。
2002年27歲的王芳澤迎來了全面的巔峯,在國內外多次大賽中榮獲高獎,還進行了很多場的藝術大展,不少的相關雜誌和書籍,比如説《中國書畫報》《書法賞評》《中國鋼筆書法》等都爭先給他開設專欄,介紹他的作品,連大型權威辭書《百年經典——中國書法全集》都將他的藝術編入了進去。
他的身價和作品水漲船高,憑藉着售賣這些作品,已經擁有了7套房子,還娶到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又開辦了一家自己的字畫店,不用在外面到處“流浪”了。
四、
在藝術界不管是什麼行業,似乎都會有一個鄙視鏈,當然也算不上“鄙視”那麼嚴重,只是跟“文人相輕”一樣,互相會瞧不上,比如説書法界一個最明顯的對立面就是“古”和“今”,大家普遍都是以古為雅,以古為徒,非常“厚古薄今”;還有也喜歡搞書協,拉幫結派搞陣營,如果不是某一方的,那可能大家就不太會喜歡和你往來。
但當時很多人説王芳澤的,都不是這些,而是覺得他沒有什麼文化底藴,來寫書法是一種“褻瀆”。前面説過了王芳澤是初中輟學,當然沒有能學到些什麼古漢語,學會吟詩作對,所以他的字一般都是別人的詩,或者是幾句不怎麼有內涵的句子,所以大家看着就覺得他夠不上什麼“書法家”的名頭了。
這些言論對於王芳澤來説是很大的打擊,但他沒有太灰心喪氣,很快振作起來,謙虛謹慎地找不少大師學習,極大地提升自己的素養,慢慢地他也能寫出一首夠得上邊的詩了,能夠寫出一些有內涵的句子了,這些聲音又慢慢下去了,所以王芳澤再次重回巔峯,如今在這裏他也能有一個位置,還加入了至少三個國內外的協會。
五、
2013年上映過一部叫做《等風來》的電影,其實它就告訴我們一個關於興趣和職業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