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位頂尖學者共話中國碳中和

“中國能夠意識到使用煤炭帶來的空氣問題等高成本。中國民眾對領導層比較信任,也能夠更好地理解相關問題。中國在減碳領域將會有非常快速的發展,而在歐洲碳調節機制的整個發展速度還比較慢。”11月6日至7日舉行的2021北京能源國際會議上,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約翰·哈斯勒説。

33位頂尖學者共話中國碳中和

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約翰·哈斯勒

本次會議以“碳中和目標下的二氧化碳分配和公平問題”為主題,來自中國、美國、瑞典、德國、英國等國的33位頂尖學者圍繞中國碳中和轉型、中國能源目標的制定、碳配額分配的公平影響等話題進行了主題演講、圓桌對話、成果彙報。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非常歡迎減碳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專業的學術探討可以幫助政府改進政策制定。在減碳成為全球趨勢的大背景下,這個議題對世界的減碳進程也具有重要意義。

33位頂尖學者共話中國碳中和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

美國華盛頓大學商學院院長阿爾塔夫·莫昌特説,現在環境治理和環境政策是國際重要議題,中國的雙碳政策與行動會對全球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在這一話題下,高等學府有自己的社會責任,需要完成教育、科研等任務。

33位頂尖學者共話中國碳中和
33位頂尖學者共話中國碳中和

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表示,中國目前擁有全球最龐大也可能是最有效的能源系統,其中80%是化石能源。要按照政府目前的規劃在2060年達到80%以上是非化石能源,意味着整個能源系統都倒過來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也是非常大的挑戰。風電和光伏應該是主要的增長力量。

“中國高質量經濟增長需要兩個‘脱鈎’,第一是跟化石能源脱鈎,目前所有政策着力點,都是在使能源電力結構當中化石能源越來越少。第二是GDP必須跟能源與電力需求脱鈎,必須有一個朝下走的明顯趨勢,這一點比較難,需要控制在一個比較低的增速。”林伯強説。

33位頂尖學者共話中國碳中和

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

約翰·哈斯勒説,他對中國減碳的前景比較樂觀,當然減碳的成效並不是立刻就能實現,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這是中國在發展方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機會。”

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美國華盛頓大學、瑞典烏普薩拉大學、《China Economic Review》期刊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雙碳研究院共同承辦。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 白波

編輯 王瓊

流程編輯 嚴聖淼

編輯 王瓊

流程編輯 嚴聖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0 字。

轉載請註明: 33位頂尖學者共話中國碳中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