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公里長裸露的崖壁、9個大大小小的閒置礦坑、最深的泥潭深約60米,水體黃濁,道路泥濘……近百年的採石工業史,給南京江寧湯山留下這樣一處“996”。
如今,這裏是第十一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舉辦地。16日開幕當天,記者來此探尋大自然的“傷疤”如何變身城市美學空間。
2017年,住建部在全國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城市雙修”試點,南京成為試點城市之一。2018年,江寧湯山被確定為園博會舉辦地,礦坑迎來新生。
園博園同一位置今昔對比圖 (江蘇園博園供圖)
大面積改良被污染土壤、綜合治理廢棄泥潭、改造山體崖壁,不刻意改變任何一處基本地貌,不“消除”一個宕口,對環境最小干預……修復與修補同步,科技與匠心攜手,短短几年,人們硬是將這片“無用之地”變成“用武之地”。
這是開展“城市雙修”前的園博園所在地景象(江蘇園博園供圖)
4月15日拍攝的江蘇園博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如今,“工業鏽帶”變“生活秀帶”。園博園內,水泥廠變身博物館、書店,礦坑變為水下植物花園、礦坑酒店,白天的崖壁是園林的背景、夜晚則成為燈光秀的“舞台”,13座城市園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昔日火車軌道還在,但車廂拉的不再是石頭,而是天南海北的遊客……
4月15日拍攝的江蘇園博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4月15日拍攝的礦坑酒店(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4月15日拍攝的水下植物花園(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4月16日,遊人在江蘇園博園內的無人超市購物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建在了“方山—孔山地質斷面”之上的園博園並非唯一。在南京,像這樣的露採礦山宕口還有數百個,很多都在進行着“雙修”。除了逐步復綠,湯山礦坑公園、牛首山文化旅遊區等新景觀也在陸續建成。
消失的“生態傷疤”見證着鉅變,一座新生的城市花園正在盛開!
文字:蔣芳、邱冰清
視頻:吳新生、劉宇軒
海報設計:肖循
編輯:謝良、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