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築牢母親河入渝第一站生態屏障

江津築牢母親河入渝第一站生態屏障

◀江津區長江段,移動式船舶污染物公益接收點。

江津築牢母親河入渝第一站生態屏障

▲紅嘴鷗在幾江長江大橋附近覓食嬉戲。

日前,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央和重慶市屬媒體、區縣媒體聯動展開的“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五週年”行進式採訪報道團來到江津。報道團團員們看到,長江江面清爽潔淨,偶有貨船駛過,驚起水鳥翻飛,十年禁漁,這一帶江邊已不復往日漁船爭流、垃圾逐流的景象。

江津區作為長江入渝第一站,近年來,堅持“漁民上岸、執法下河、生態向好”,着力開展長江漁民退捕轉產工作,嚴厲打擊非法捕魚等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全力治污,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全面加強長江干流以及保護區漁業生態修復工作。

漁民上岸

當起護漁志願巡護員

57歲的黃達明家住江津珞璜鎮礦山村九社,十七歲時,他傳承父輩打魚手藝,成為一名漁民。黃達明的大兒子如今三十多歲,也是一名打魚好手。

説起上岸,黃達明連用兩個“沒想到”,沒想到會告別漁民生涯,更沒想到會當上護漁志願巡護員,從捕魚變護魚。

2018年,黃達明將漁船上交了,上岸買了一套二手房。兒子上岸後外出打工,黃達明則加入了護漁志願隊。

黃達明對濫捕行為深惡痛絕,“那些人用大功率電網打魚,不管大魚小魚,無差別統統打死,所以江裏的魚才會越來越少。”

黃達明説,因為當志願者,他“得罪”了不少人。在阻止非法捕撈者時,他被人開船撞過,拿木棍襲擊過,有人打電話威脅説要殺他全家,還有人找上門用金錢誘惑他,黃達明都不為所動。

目前,江津每天巡邏江面的志願護漁隊伍達40餘人。志願護漁隊帶頭人劉鴻是一家企業的老總,他將大量精力放在了護漁上,讓妻子打理企業日常事務。幾年來,他已陸續投入了近百萬元。

據悉,目前江津區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津段)漁民退捕轉產工作,543名漁民均退捕上岸過上新生活,全面落實了安置政策。

2020年1月1日長江干流全面禁漁以來,江津共查處非法捕撈案件53起62人,沒收三無船11艘,漁網1036張,漁獲物370公斤,救護國家一級保護長江鱘3尾、二級保護大鯢3尾,建成人工魚巢43000平方米,增殖放流魚苗436萬尾。

不再亂排

船舶也有了“免費公廁”

在江津通泰門段的河邊,“重慶環保3號”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正在作業。

“環保3號”是江津在境內長江水域設立的眾多船舶污染物接收點之一。除了“環保3號”外,其餘三個船舶垃圾公益接收點分別位於長江江津段境內的石門、珞璜、德感水域,有了這些公益接收點,就相當於有了船舶“免費公廁”,有效減少了船舶污染物的偷排亂排。

不管是“環保3號”,還是船舶“公廁”,這都只是江津區“13419船舶污染物接收行動”計劃中的一部分。

江津還在白沙、幾江、珞璜水域設置3處船舶污染物接收口,用於“環保3號”接收的船舶污染物轉岸處理。同時,在全區19家港口企業推行靠港船舶的固體垃圾和油污水接收,通過系列措施有效助力了船舶污染物“零排放”,促進綠色航運發展。

江津區船舶污染物公益接收點運行一個月以來,共接收生活污水158.1噸,生活垃圾2.9噸,免費服務船舶近百艘次。19個碼頭(不包括4個船舶污染物公益接收點)今年以來接收船舶固體垃圾3.6噸。

江水清了

關閉羅非魚養殖基地

在江津區德感街道長衝社區,位於長江一級支流璧南河旁。當地山下原有一個小煤窯,關停後竟湧出了温泉水,水質達到2類。上世紀80年代起,當地村民開始利用温泉水養殖熱帶魚,規模逐步擴大到養殖户69户、水域面積492.5畝,年產羅非魚等苗種1億尾、商品魚197萬餘公斤,一度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熱帶魚養殖基地。

隨着沿海地區熱帶魚進入西南市場,長衝漁場的競爭優勢不再。一些養殖户在利益驅動下,採用高密度、大量投餌的養殖方式,產生了大量養殖廢水。温泉水經過漁場後,從2類降到了劣5類,導致璧南河兩個斷面水質污染嚴重。

2019年4月,江津區決定關閉長衝漁場,經過近3個月的攻堅,所有養殖户順利實現“退漁轉產”。

同時,江津區對長衝漁場開展清淤、種植蓮藕修復生態等綜合治理。2019年7月以來,璧南河相關斷面水質逐漸從過去的劣5類提升到了現在的3類。

築牢屏障

保護長江入渝第一站生態

經過一系列強力整治措施,如今的江津長江兩岸,鷗飛長空,魚翔淺底,山水人城和諧自然。

為保證長江生物的多樣性,江津還在油溪鎮一帶的水域,為長江野生魚搭建“人工產房”。

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李雲説,人工魚巢不僅能給產卵的魚和魚卵提供了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還能為魚類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據他初步測算,每平方米人工魚巢可產魚卵1萬粒,本次人工魚巢建設可產魚卵共計6.37億粒,按照6%的孵化率計算,可增殖近4000萬尾魚苗。

截至2020年3月,在江津區和永川區的楊家沱、鼎鍋浩、丁家沱、二樑子等9個魚類產卵場已建設人工魚巢638個單元(6.37萬平方米)。

江津幾江大橋下,濱江路邊,經常能見到成羣的紅嘴鷗和紅胸秋沙鴨。

近年來,江津區堅守生態底線,踐行綠色理念,堅持不懈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落實好“一河一長”“一河一策”“一河一檔”各項要求,築牢了母親河上游的生態屏障,併為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0 字。

轉載請註明: 江津築牢母親河入渝第一站生態屏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