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5月17日,一位美國博主在推特曬出了醫療賬單,稱其妹妹因為看病時哭了被多收40美元(約合267元人民幣),收費的項目叫“簡單情緒/行為評估”(brief emotional/behav. assmt.)。
這一“美國就醫奇遇記”發佈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兩天內共收到51.9萬點贊、4800多條留言,還被轉發了8萬多次。有趣的是,評論區不僅成了大型“美國醫療亂收費”吐槽現場,還引來了吃瓜不忘“秀優越”的歐洲網民,只不過歐洲人也被打臉了。
據《紐約郵報》5月18日報道,原帖發佈者是25歲的美國YouTube美妝博主卡米爾·約翰遜(Camille Johnson),她住在紐約布魯克林。
當地時間5月17日,卡米爾在推特曬出了這份令人震驚的醫療帳單,配文是“我妹妹近來飽受健康問題折磨,最終去看了醫生。他們收了她20美元因為她哭了。”
卡米爾稱,其妹妹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並於今年1月去看了醫生。賬單照片顯示,就診費用包括20美元的視力測試、15美元的血紅蛋白檢測、30美元的抽血,以及350美元的預防性健康檢查等。但引起卡米爾注意的是標價40美元的“簡單情緒/行為評估”。
卡米爾進一步控訴稱:“只要流了一滴眼淚,他們就會收取40美元的費用,而沒有説明她為什麼哭泣,沒有試圖提供幫助,沒做任何評估,也沒開任何處方,什麼都沒做。”
她怒斥“流淚收費”超過了賬單上除了預防性體檢外的其他所有項目。
英國《獨立報》稱,“簡單情緒/行為評估”是由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認定的心理健康檢查。這個項目會簡單評估下患者是否有多動症、抑鬱、焦慮、自殺或藥物濫用的傾向。2015年開始,該項目被收錄進美國《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CareAct) ,醫療從業者獲准對該項目進行收費。
然而,卡米爾在接受《獨立報》採訪時堅稱,她妹妹全程都沒有接觸到這項評估,“他們沒有評估她是否患有抑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也沒有與她討論心理健康的問題。她沒有和任何醫生交流過,也沒有轉診,沒有開任何處罰,他們沒有為她的心理健康提供任何幫助。”
報道稱,不幸中的萬幸是,卡米爾的妹妹能用她們父親的保險報銷一部分治療費用,但大多數美國人可就沒這麼好運了。
在美國,雖然聯邦醫療保險或僱主提供的私人醫療保險等公共醫療服務能覆蓋很多醫療項目,但由於總費用高,剩下的自費部分依然讓很多人難以承受。
卡米爾的推特就引起了美國網民的強烈共鳴,很多人以自身親歷控訴美國“看病貴”“亂收費”。
與卡米爾妹妹有相同經歷的網民曬出了不到一年前的賬單,稱當時祛痣被收了223美元,因為哭又被加收了原價11美元、折扣2.2美元的“簡單情緒評估”費,“ 哇,他們真的把哭泣的成本提高了不少”。
“我去年6月做了個腫瘤切除手術,我問他們‘女性服務’是啥,結果説是檢測是否懷孕。”一網民稱,這個簡單的尿樣檢查花了她1902美元,雖然大部分都能報銷,但還是想説聲“天啊”。
有人則淡定表示,這在美國不足為奇,因為“他們會在嬰兒出生後收取母親抱着孩子的費用”。
“沒錯,我女兒就因為‘皮膚接觸’被收了44美元。換句話説,他們剪斷臍帶後把我外孫放我女兒胸口上。我猜是不是把孩子放地上能便宜點。”
越來越多的抱怨湧入評論區。
有美國網民稱,其9歲兒子上上週因為感染新冠病毒發了高燒,結果收到了1577.8美元的賬單。
還有人曬出了一張賬單,顯示夜間坐一英里救護車被收了730.42美元。
“那個男人為了逃避醫療費用從救護車上逃跑的視頻,在我腦海不斷浮現。因為哭就被收費真瘋狂。”
這樣的吐槽貼甚至引來了歐洲網民的圍觀,有人趁機“秀優越”。
“在瑞典,我花20美元就能看一個專科醫生,不管他們提供了什麼幫助,上次我被送到醫院做心臟檢查,也只要20美元。而且當我們12個月內花費達到120美元時,我們還能享受免費醫療。”
結果該留言馬上被美國網民懟了,“真看不出吹噓自己的國家和這件事有什麼關係”。
還有人來潑冷水,稱在瑞典做癌症手術要等2-3個月,做膝蓋或髖關節手術更要等上半年甚至一年。
於是,英國網民宣佈“參戰”,其稱雖然在英國看病要等待很久,但至少是免費的,“我吃的藥就是免費的”。
結果,一名身在英國的網民表示,拉倒吧,“看不了病”比“看病貴”更慘,“作為一個在英國的外國人,我甚至沒機會在醫生面前哭。從去年12月到現在,我的腎結石還在排隊等着看泌尿科醫生。我願意給醫生40美元,讓他們看着我哭。”
美國《新聞週刊》稱,美國人正在與世界上最高昂的醫療費用做鬥爭。上個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平價醫療法案》的擴展法案,試圖幫助降低醫療保險成本,同時使無法通過工作獲得平價健康保險的人有資格獲得保費税收抵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