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暴力執法致黑人死亡引發全美公憤,大規模抗議活動此起彼伏。如今,形勢愈演愈烈,示威遊行已蔓延至全美,暴力騷亂陰影甚至波及白宮。
圖源:美聯社
説起來,黑人被警察殺害在美國並不鮮見。
2014年,密蘇里州年僅18歲的非洲裔青年邁克爾·布朗被白人警察槍殺;2015年,明尼蘇達州的非洲裔男子賈馬爾·克拉克在已被制服的情況下遭警察擊斃;2016年,俄克拉荷馬州的非洲裔男子克拉徹在高舉雙手背向警察的情況下遭到白人警察射殺。
“
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國家有一天能奮起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堅信以下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
”馬丁·路德·金的族羣平等夢想在他為黑人權利獻身62年後,依然沒有實現。
種族主義思想在美國根深蒂固。從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時期開始,所謂的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新教徒),就在教育、移民和投票權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特權。種族主義經歷黑人平權運動後在政治和道德層面上受到譴責,但依然廣泛活躍在社會經濟層面。
進入新世紀以來,首位非洲裔總統奧巴馬的上台並沒有讓種族主義銷聲匿跡,反倒是白人至上主義開始風靡。在這種社會思潮下,美國以非洲裔為代表的少數族裔在教育、就業、社會福利和執法領域受到系統性歧視。
例如,在2018年的7036起單一偏見引發的仇恨犯罪案件中,57.5%涉及種族族裔身份,而其中有高達46.9%針對非洲裔。同樣地,在執法過程中非洲裔成年人被監禁的概率是白人成年人的5.9倍。弗洛伊德事件絕非是孤例個案,它背後有廣泛深刻的社會背景。
可悲哀的是,對暴力執法的抗議,卻又走上了暴力之路。如同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所揭示的那樣,
暴力一經採用便具有無限升級的最大化傾向。
民眾的初衷是悼念死者和表達對警方暴力執法及種族主義傾向的不滿,但在打、砸、搶的過程中則逐漸演變為集體無意識的歇斯底里。手段壓倒目的,為了暴力而暴力,加劇的只會是社會的撕裂。
暴力執法,以及之後的縱火、槍擊、仇恨言論和大規模逮捕,這次全美震盪好似一曲美式民主悲歌。
死者已矣,一個負責任的社會,應當以和平手段表達對逝者的哀悼和對政府改革的期望;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當在維護社會秩序、疏解社會矛盾的同時,對執法系統開展結構性改革,加強問責和監督機制建設。
可現實是,他們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部分不理智的民眾以暴力抗爭的形式表達不滿,美國政府則一味強力打壓,領導人甚至還屢屢煽風點火,最終釀成了政府與社會劇烈對抗的局面。
如果自由等於任性使氣,民主就是肆意妄為,那麼社會每經歷一次危機就會加深一次分裂與破壞。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評論員:崔屹鳴,系美國波士頓學院訪問學者)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