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軍報刊登了一篇題為《練打仗,少幾次這樣的“敗走麥城”》的報道,講述了第81集團軍某旅組織的實兵對抗演練中發生的幾起因處置敵情不當、貽誤戰機的實例。
其中一例,是某地空導彈營通過偽裝,躲避敵方衞星偵察,最結果卻被導調組評判任務失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詳細的報道。
演練過程中,剛剛到達預定地域,地空導彈營就突然接到通報:“‘敵’偵察衞星10分鐘後變軌過頂!”
於是,地空導彈營營長王俊奎立即命令各火力單元採取防範措施,利用偽裝網對裝備車輛進行變形偽裝。不一會兒,部隊就“隱匿”在岸灘之中。
從報道中的配圖來看,該地空導彈營裝備的是紅旗-16防空導彈。
從上圖中不難看出,這款地空導彈為多聯裝垂直髮射,而在中國的地空導彈中,採用垂直髮射的,就那麼幾款,中高空的有國產的紅旗-9系列和引進俄羅斯的S-300系列,中程的就是紅旗-16系列,其他的幾款地空導彈都是傾斜發射的,比如紅旗-2、紅旗-22等。
紅旗-16在外形上與紅旗-9和S-300系列有很大的區別,首先是外形尺寸要小一些,發射筒明顯要短;其次是導彈發射車底盤不同,紅旗-16的底盤是6×6的,而紅旗-9和S-300的底盤是8×8的;第三,攔截彈外形不同,紅旗-16的攔截彈採用的是大邊條翼的結構形式,而紅旗-9和S-300的攔截彈沒有中彈翼。
上面兩幅圖分別是紅旗-9和S-300發射瞬間,可以看到攔截彈沒有中彈翼。
紅旗-16地空導彈的攔截彈採用大邊條翼設計的好處,主要有三點:一是可以像加強筋一樣來增加彈體強度;二是增加了彈體的升力面積,提供了更大升力;三是大邊條翼在不同速度、不同高度範圍內的升力中心點變化小,在飛行中的穩定性就好。
紅旗-16地空導彈是我國近些年來新研製成功的一款地空導彈系統,從百度百科上目前的公開報道來看,它的彈長為2.9米,彈徑為0.232米,彈重為165公斤,最大飛行速度為4馬赫,最大射程為40公里,最大射高為6000米,單發命中率高達89%,主要用來攔截戰術飛機、反艦導彈,打擊直升機、無人機等空中目標。紅旗-16防空導彈具備很強的多目標攻擊能力,一個火力發射單元可以同時跟蹤8個目標,並對其中4個進行攻擊。而它可以攻擊的目標種類眾多,從高空飛行的飛機到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甚至是飛機投擲的精確制導武器,紅旗-16防空導彈都能夠有效對抗。
其實,紅旗-16最早是艦載型,配備在054A型護衞艦,取代原本054使用的海紅旗-7艦空導彈。將054型原本艦橋前方一塊高起的平台(安裝HHQ-7發射器的位置)取消,以擴大B炮位的甲板面積,最終在艦首安裝了四組八聯裝垂直髮射系統單元,縱向4管,橫向8管。054A的垂直髮射系統一改以往俄系的“轉輪式”與“冷發射”特徵,而使用與西方慣用的“每管一發”方格狀設計(巧克力式)以及“熱發射”,而每個垂直髮射系統模組八管(2×4) 的設計也與美國MK-41垂直髮射系統、法國“席爾瓦”等西方主要垂直髮射系統相同。
紅旗-16艦載型的外貿版本叫LY-80,曾在珠海航展上多次展示。
紅旗-16陸基型是在艦載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主要組成部分,比如導彈、作戰系統等,都是跟艦載型一樣。
説完了紅旗-16地空導彈,再來看一下這次“敗走麥城”的原因。
本以為憑藉巧妙偽裝能夠成功躲過“敵”衞星偵察,不承想卻被導調組評判任務失敗,這讓作為營長的王俊奎一時弄不清所以然,直到通報下來,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該型偵察衞星主要通過偵察截獲雷達、通信系統的電磁信號獲取情報,王俊奎忽視了辨認衞星類別環節,利用偽裝網進行變形偽裝非但沒必要,一旦“敵人”來襲,還會影響作戰準備時間。
偵察衞星根據執行任務和偵察設備的不同,分為照相偵察衞星、海洋監視衞星、導彈預警衞星和電子偵察衞星等。
其中,照相偵察衞星,説白了就是利用本身攜帶的照相機,對地面目標進行偵察。比如美國“大鳥”照相偵察間諜衞星上的畫幅式照相機,從160公里的高空拍攝下來的照片,竟能夠分辨出地面上0.3米大小的物體,也就是説能夠看清是一隻狗還是一隻貓。
海洋監視衞星,顧名思義,就是面對海洋偵察的,衞星上攜帶有合成孔徑側視雷達、測高雷達、雷達散射計、微波輻射計、可見光與紅外線輻射計等設備,以此來對海洋實行大面積的監視。
導彈預警衞星,主要會對洲際導彈的。當洲際彈道導彈從發射井呼嘯而出後,對距離8000~12000公里以外的目標只要30分鐘就能命中。這就要求有一種武器能夠在導彈到達目標前就能夠偵察到攻擊導彈併發出戰略預警,這項任務現在主要是用導彈預警衞星來執行完成的。
最後一個就是電子偵察衞星,具有多種功能,能夠截獲敵方預警、防空和反導彈雷達的信號特徵及其位置數據,能夠載獲敵方的戰略導彈試驗的遙測信號,也能有效準確地探測敵方軍用間諜電台的位置。
此次紅旗-16地空導彈營遇到的這是電子偵察衞星,它不是通過紅外偵察來看外形的,而是截獲電子信號,所以,想利用偽裝網偽裝車輛是沒有用的。
所以,以往一些習以為常的處置方法,一旦對標實戰標準,馬上就會露出馬腳。
此次失利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敵情”分析研判不夠。
“東南方向發現‘敵機’一架!”新的敵情再次傳來。這次,作為地空導彈營營長的王俊奎並未急着下達處置命令。他認真觀察分析“敵機”航跡,判定對方欲採取迂迴戰術實施攻擊的意圖後,迅速組織各火力單元進行攔截。“發射!”隨着兩枚導彈呼嘯升空,“敵機”剛進入防區範圍即被擊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