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康之約】評論:集聚磅礴動力 振興美麗鄉村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綜合

編者按:為推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兩場硬仗,充分展現山東各地各行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有力舉措和顯著成效,由中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小康之約”網評作品擂台賽正式開賽。擂台賽分為月度賽與總決賽。6月、7月、8月進行月度賽,徵集評論文章、短視頻、動漫、H5、創意海報等作品。根據月度賽排名,優秀作品前20名的作者將進入9月份的總決賽。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富足是精神文明的前提,經濟建設是城鄉融合發展的保障,消除鄉村的貧困短板是實現共同富裕奮鬥目標的必經之路,解決關係國計民生的“三農”問題尤為重要。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脱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促進鄉村振興與脱貧攻堅有效融合,讓鄉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逐步得到了實現。

通過產業振興和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業+旅遊”“農業+文化”等新的生產模式不斷形成,現代農業化程度不斷深入,既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又提升了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近期,各村第一書記“帶貨”直播更為農業發展拓寬了道路,將農產品銷售鏈延伸到雲端,減少了中間環節和成本,賦予了農民新的致富之道,收入隨之增加。

通過人才振興啓動鄉村振興引擎,以政策傾斜、資金扶持、情感紐帶匯聚多方人才,以理論學習、實踐培訓強化本土人才,既“留得住”人才,又“引得進”人才,打造人才隊伍提升鄉村振興加速度。諸如“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招考政策傾斜為鄉村薄弱區域發展輸送了年輕活力的青年人才。

通過文化振興,凝聚起了鄉村振興之魂,為人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提供了更為深厚的力量源泉,傳承華夏民族數千年的優秀農耕文化,為鄉村良好的精神風貌奠定了堅實基礎,確保鄉村振興始終有持續前進的動力。當前越來越多的優質鄉村影片上映,鄉村文化廣場的“紅色”影片放映活動也日益廣泛,鄉村文化氛圍愈加濃厚。

通過生態振興,鋪展開了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生態紅線前牢牢守住,在經濟建設穩步推進的同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既重“面子”,又重“裏子”,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將生態宜居作為鄉村發展的重要一環,將一切工作的落腳點放在羣眾的切身感受上。

通過組織振興,堅持鄉村黨組織以黨建為引領,把基層黨組織打造成堅強的“紅色堡壘”,把基層黨組織書記鍛造成帶富領富的“排頭兵”,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保證鄉村振興的方向不偏。

答好鄉村振興的“新考卷”,必須深刻認識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的內在邏輯,用先進理念指引行動,只有這樣,鄉村振興“新考卷”才能取得“滿分”,才能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聚磅礴動力。(文/李迎雪)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閃電新聞記者 曹晗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