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布迪裏羅,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一個高密度住宅區。一個有些炎熱的上午,63歲的喬加坐在一張長椅上,聆聽着一位年輕姑娘的傾訴。
▲3月18日,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喬加(左)在“友誼長椅”上提供心理諮詢與治療。新華社發
30分鐘後,“我輕鬆多了,謝謝你,奶奶!”姑娘向喬加道謝,心情舒暢地轉身離開。
這不只是一次簡單的談話,更是一次具有津巴布韋特色的心理治療。
無薪無酬
只為助人“找到活下去的勇氣”
喬加是“友誼長椅”項目的一名成員。該項目把具有一定知識水平的中老年婦女組織起來,她們經過培訓後,可以為受心理問題困擾的人羣提供心理諮詢服務。
這份工作沒有報酬,但喬加樂在其中。她告訴記者,心理醫生髮現每10名“友誼長椅”的接待談話對象中,就有3人患有心理疾病。她和其他“奶奶”進行的心理干預,幫助許多人解決或緩解了心理問題。
▲3月18日,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喬加(左)在“友誼長椅”上提供心理諮詢與治療。新華社發
“不少人找我傾訴時都有輕生的念頭,但通過推心置腹的談話,他們大都認識到了生命的寶貴,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氣。”喬加説。
700多位“奶奶”“話療”8萬多人
總有人認為天生樂觀的非洲人民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絕緣,但這只是刻板印象。
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南部非洲國家津巴布韋2016年的自殺率為十萬分之10.7,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由於醫療衞生髮展水平較為落後,這個1000多萬人口的國家僅有不到20名有資質的心理醫生。許多人還沒有機會得到心理治療,就走上了絕路。
為了幫助人們擺脱心理問題的困擾,津巴布韋心理醫生奇班達在2006年創立了“友誼長椅”項目,鼓勵那些心情不好、想要輕生或者可能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羣向“奶奶”們傾訴心事。
▲3月18日,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友誼長椅”項目的工作人員和“奶奶”們合影。新華社發
經過10多年的發展,該項目已經培訓了700多位“奶奶”,在全國多個城市設置了120多張“友誼長椅”,為超過8萬人提供了免費心理諮詢和治療。由於成效顯著,這一項目陸續拓展到其他國家,先後在馬拉維、坦桑尼亞乃至美國等發達國家“落地”。
智慧而可靠的“奶奶”更讓人安心
之所以選擇“奶奶”們作為“心靈導師”,是因為在津巴布韋文化中,祖母意味着是有經驗、有智慧、親密、可靠的人,人們通常更願意把自己的難言之隱向年長女性傾訴。
“友誼長椅”項目國家推廣協調員尼亞姆卡帕介紹説,“奶奶”與諮詢者通常坐在社區衞生中心的一張長椅上,進行一對一的私密交流。諮詢者與“奶奶”沒有社會聯繫,也相信“奶奶”會為他們保守秘密,因而會對“奶奶”們放下心防。
▲3月18日,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喬加(左)在“友誼長椅”上提供心理諮詢與治療。新華社發
尼亞姆卡帕説,尋求心理諮詢者需要首先填寫一份有14個問題的問卷,以確定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這份問卷也有助於“奶奶”們幫患者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案。心理諮詢一般為2至6次,每次30分鐘。
項目方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向“奶奶”們傾訴有時比向專業心理醫生尋求幫助更有助於減輕抑鬱症症狀。
尼亞姆卡帕解釋説,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先診斷出患者的心理疾病,根據診斷結果對其進行治療。但“友誼長椅”項目提供的心理干預,旨在啓發諮詢者,讓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疫情期間仍堅守
部分諮詢轉移至網絡平台
新冠疫情給“友誼長椅”項目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影響。上了年紀的“奶奶”們一旦感染病毒,罹患重症的概率本就高於年輕人。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奶奶”堅守崗位,戴上口罩為諮詢者提供心理諮詢。
“許多人在疫情期間產生了負面情緒,政府採取的防疫措施也給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帶來了更多挑戰。”喬加告訴記者,經過反覆權衡,她還是決定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繼續參加“友誼長椅”項目。
▲3月18日,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喬加(左)與談話對象交流。新華社發
尼亞姆卡帕表示,儘管“奶奶”們參與項目的熱情很高,但考慮到她們的身體健康以及一些諮詢者不方便外出的情況,項目方將部分心理諮詢項目移到了互聯網上,讓“奶奶”們通過網絡平台與其交流。
由於是免費的心理諮詢,“友誼長椅”項目的經費來源主要依靠社會捐助,項目的推廣速度也取決於經費充足與否。但尼亞姆卡帕告訴記者,她相信總有一天,“友誼長椅”會遍佈津巴布韋的每一個社區,為每一位受到心理問題困擾的人提供諮詢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