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養老缺口 酒店跨界轉型變老年公寓

原標題:彌補養老缺口 酒店跨界轉型變老年公寓  本報記者 孫杰

  寬敞明亮的大堂成為老年會客廳,大小客房變身一間間老年公寓,會議室也成了老年文化活動中心……近年來,酒店轉型養老公寓的嘗試不斷,成為彌補本市養老資源短板的新探索。地段好、設施全,醫療配套也相對完善,“酒店式”養老漸成為不少老年人的新選擇。

  上千間客房迎來“長租客”

  “你看這房間,還像賓館一樣,格局都沒變。”九華山莊15棟樓一間75平方米的套房裏,83歲的齊老爺子和老伴兒曬着太陽閒聊着。從2014年起,老兩口已在這兒住了6年。外間是小客廳,裏間是卧室,還有獨立衞生間和廚房,乾淨整潔。“要是感覺身體不舒服,一摁這個呼叫器,護士馬上就來。”老人説,浴室裏安裝了扶手、沐浴凳、呼叫器,牀頭也有呼叫器,直通一樓護士站,讓他們心裏感覺很踏實。

  北六環外小湯山地區的九華山莊,過去以温泉療養起家,曾在國內旅遊飯店行業獨樹一幟。2005年,九華山莊接待遊客總數達101萬,成為國內首家年接待賓客數量突破百萬大關的酒店。2012年底,九華進軍酒店養老服務。之後兩年,一期5號樓、15號樓相繼重裝開業,790套客房迎來老人入住,如今已全部滿租。2017年,碧桂園收購九華,進一步加快了轉型養老的步伐。2018年,二期交房入住,九華養老長租公寓目前房間總數達到1096套,成為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養老社區之一。

  豐富文娛活動幫助“圈粉”

  酒店轉型養老,除了在郊區探路8年的九華,近些年在市區也不乏嘗試者。比如首旅旗下新北緯飯店和永安賓館,這兩家分別位於二環裏和三環外的老牌酒店,近兩年經過適老化改造,也已相繼變身養老公寓,分別為首厚·大家友誼社區項目和朝陽公園社區項目。

  住在“酒店”養老,是什麼樣的感覺?以首厚·大家朝陽公園社區項目為例,改造後有3種户型可選,房間大小從32平方米到66平方米不等,均配有家用電器、牀、智能馬桶等,老人基本可實現拎包入住。用餐方面,在九華,老人們可在廚房裏用電磁爐做些簡單飯菜,也能到樓下餐廳用餐,收費標準為每月900元。齊老爺子説,當時入住時全價120萬元,包括租金和押金。45萬元租金住30年,相當於一年1.5萬元,老人覺得這筆賬挺划算。

  齊老爺子愛跳舞、愛唱歌,是養老院健身團團長。二層的形體房是他和60多名老人常去的活動場地。百餘平方米的活動室過去是酒店會議室,現在是舞蹈團、模特團、芭蕾團共享。“轉型這麼順暢,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是個重要原因。”九華養老相關負責人説,二層酒店會議室全部改為4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免費提供給24個養老社團,老人們在這裏各得其樂。

  多方發力挖潛服務資源

  針對多家酒店轉型進入養老產業的原因,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孫鵑娟分析認為,一方面因老齡化加深,居民養老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酒店供大於求,不少酒店面臨着轉型需求。在北京市區,成本限制使得養老設施供給不足,養老機構出於成本考慮,往往會把養老院設在較為偏遠的郊區。但從實際運營看,老人們考慮到醫療資源配套、子女探望的便捷性,還是願意留在市區養老。酒店服務轉向養老服務,不失為低風險的選擇,且酒店的基礎設施轉型養老也比較容易。

  實際上,酒店轉型對彌補北京養老設施缺口發揮着重要作用。新北緯飯店轉型養老公寓後,成為西城區最大的養老項目。

  不過,地段好、配套全的市區酒店轉型養老,收費相應也會更高一些。首厚·大家朝陽公園社區項目工作人員介紹,最小的32平方米南向户型,自理型老人每月房費約為1.4萬元,大一點的套間每月2.2萬元左右。對普通家庭老人來説,收費標準顯然不低。孫鵑娟認為,在政策鼓勵企業、機構等參與養老市場的背景下,酒店轉型養老,仍不失為解決養老資源不足問題的新探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3 字。

轉載請註明: 彌補養老缺口 酒店跨界轉型變老年公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