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生活條件的提升,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汽車已不再是財富身份的象徵。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會配有1、2台小車代步,有些年輕人剛畢業出來社會,父母都會配置好小車給孩子上下班,更有甚者,會有人因為沒有小車而被相親對象嫌棄。所以,小車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雖然如此,但不同的人對買小車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其中,我們看到兩個很有趣的現象:
一、有人月薪5000元,即使貸款也要買車
每個人買車的用途不一樣,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
95年的表弟在鄰市上班,他是一名倉管員,由於需要輪班,公司給員工配套宿舍。表弟上班時期基本上都住在公司宿舍裏,逢週六日才回家一趟。
公司外面就是步行街、食街,生活很便利,表弟的活動範圍很小,平時走路就能到達。這樣一來,他沒有大額開支,能把錢存起來。
最近,表弟卻嚷着要買一輛12萬的小車,家人很不解,認為他的工作和生活都不需要用到車,倒不如把錢省下來,將來結婚也需要用錢。
但是,表弟執意要買車,在家人的反對聲中貸款買了車。
在表弟看來,他認為自己工作一段時間了,身邊的朋友、同學都有小車,唯獨自己沒有。如果不買車,容易被人認為自己混得不好。最後,車是買了,表弟把車放在公司的停車場裏,逢週末才啓動。車的用處不大,而且每個月都要準時還款,他節衣縮食連煙都不敢買。很多人不理解,但表弟卻樂在其中。
二、月入3萬的同事,卻不敢買車
半年前,一個同事從一線城市辭職後,通過中間人介紹順利入職了我們公司。他是一名程序員,月薪3萬,這個薪酬水平在當地是頗高的,我們都很羨慕他的收入。
有次,同事們相約下班後去吃火鍋,程序員男同事問:“我們坐地鐵去還是擠公交啊?”他這麼一説,大家都面面相覷,然後取笑他:“不會吧?誰還跟你擠公交車?肯定是自己開車啊。”
他一瞬間懵了,反問道:“你們都有車嗎?”得知我們每個同事都有小車時,他有點吃驚,隨後豎起大拇指説:“真有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大家都存在誤解:他認為同事月薪只有幾千,能養得起小車?而我們認為他月薪3萬,買車是輕而易舉的事,為什麼不買車?
後來,細問之下,他道出了自己的顧慮。因為在大城市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即使月薪3萬的人,也不會輕易買車,不是買不起,而是養不起。
在大城市裏,交通道路擁擠,尤其在上下班高峯期,堵車一兩小時是常有的事。與其浪費時間在堵車上,倒不如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會便捷很多。
同事説:“在大城市裏,即使有車的人,一般都不會開車上班的,一方面怕堵車,另一方面是捨不得支付昂貴的停車費。所以,買了車也是形同虛設,作用不大。以前月入好幾萬的同事,都是開電瓶車上下班,方便快捷。”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1、價值觀不同
對於每個人而言,車有不同的含義。有人認為車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你試着開一輛電瓶車去西餐廳和開一輛小車去吃飯,保安和門童都對你有不一樣的態度。
尤其在偏遠的農村地方,每逢春運前夕,很多人都會到二手車市場買車,一方面是為了方便開車回家不用坐高鐵;另一方面就是為了面子,開着小車回家,鄉親父老也會認為你混得不錯。
在這種價值觀的驅使下,一些低收入的人貸款也要買車,人有我有,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雖然車的開銷不大,但是小數怕長計,靜下來算一下,也是吃大虧的。
反觀生活在大城市裏的人,即使高收入,也不會輕易買車。因為物價太高,生活成本也提高,他們要把錢用到實處上,以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為主,其他開支能節省就節省。有車一族並非光榮的事,反而是給自己添堵,光是保養費、停車費、上牌費、違章等費用就足以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2、生活追求不同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追求,有人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買限量款球鞋,有人手上富裕卻連一杯奶茶都捨不得喝,這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來的。
就像表弟一樣,月薪5000元,卻堅持貸款買車,讓自己往後的日子過得緊巴巴。像月入3萬的同事,他情願把錢花在報讀課程,提升自我技能上。這都是對生活的追求不同的表現。
總的來説,錢財身外物,能給我們帶來便利就是最大的價值所在。我們不要為了貪圖虛榮而讓自己揹負一身債,如果你是低收入人羣,車不是讓你面子添光的工具,更不要讓它成為你的累贅。凡事都要量力而為,是沒錯的。
如果你月薪5000元,你會選擇貸款買車嗎?為什麼?請説説你的看法。
我是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