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瞭望 | 不讓判決文書成“法律白條”,這位執行法官有“秘笈”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綜合

  法官辦的不僅是案件,更是一個個人生

  “我一直告訴自己,只要有一線希望,就百分之兩百去努力。”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吳光於

  你眼裏的法官是什麼樣的?

  也許是一身正氣的鐵面包公,也許是學貫中西的謙謙君子……但有這樣一羣法官,他們不穿法袍、不握法槌,常與風雨相伴,他們不開庭審案,但公平正義的實現卻與他們的工作休慼相關。

  執行,事關司法公信力。不讓裁判文書落為“法律白條”,這些執行法官重任在肩。

  近日,《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走近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下稱“武侯法院”)一位從事執行工作27年、曾獲四川省政法系統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的老法官,聽他細數法院執行工作背後鮮為人知的事。

8月18日,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代功在整理案件卷宗   張可凡攝

  飛速運轉的執行“樞紐”

  早上9點,武侯法院一樓的執行大廳已是人聲鼎沸。推開執行局副局長代功辦公室的門,只見辦公桌上高高壘起的卷宗後一頭泛白的頭髮。

  他跨過地上的大摞文件走過來和記者握手,步子有些不穩。患痛風20多年,這種發作起來吹一絲風都會疼的頑疾常常折磨得他寢食難安。但只要沒住院,他每天7點半都會雷打不動地坐進辦公室。

  採訪的兩個小時,他的手機響了8次,座機響了5次,門被推開4次。

  “一會就去這幾個房子張貼公告,給承租人做筆錄。”

  “這個房管局解封的,今天要去,很急。”

  “這三個銀行賬户都是有錢的,全部扣回來,再凍結。”

  從這些語速極快的指令中,可以窺見執行局工作的日常。

  “實在抱歉,都是急事,其實今天還算清靜。”他説。

  作為成都市主城區最繁忙的基層法院之一,2020年,武侯法院執行案件佔比33.11%,執行局人均辦案979件。

  執行的內容五花八門,標的物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扣押大型機械設備、查封廠房、騰退豪宅都不稀罕,20多年前我們還得去被執行人家裏抱小豬、捉雞鴨……”

  為提高辦案效率,2019年武侯法院執行局成立執行指揮中心和執行事務中心,作為分管事務中心的副局長,代功是執行局當之無愧的“樞紐”。

  他指着電腦上一張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告訴記者,立案次日,執行局必須完成案件錄入。記者看到,就在採訪的頭一天,執行案件就立案350件。

  緊接着就要將案件分派給承辦人,要根據案件的難易、類型搭配,還要結合不同承辦人的特點。此外,網絡查控,文書的製作、公開,卷宗的整理、歸檔,線索的調查、核實,以及查封、凍結、扣押財產都由事務中心負責。

  “都説執行局乾的都是最累的活,我從沒有見過誰能夠對執行工作這麼熱愛,而且專辦疑難雜症。”執行局法官劉翔是代功20多年的老同事,談起他充滿敬佩。

  辦的不僅是案件,更是一個個人生

  辦理的超過5000件案件中,代功至今對2007年的一個執行案件記憶猶新。

  一對經濟拮据的老夫妻,唯一的兒子被人過失傷害致死,民事賠償遲遲不能到位,只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然而被執行人一直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兩位老人一趟一趟跑來求助法院。

  老人居住的龍泉驛區大面鎮距當時的武侯法院執行局20公里,他們捨不得坐車,只能步行,凌晨就出發,邊走邊撿垃圾,到了法院就把撿來的垃圾藏在角落裏,整理好衣服再去找法官。

  在那個查控手段還不夠先進的年代,案件的賠償款拖了很久才執行到位,老人落寞的身影多年來一直在代功心裏揮之不去。

  “我一直告訴自己,只要有一線希望,就百分之兩百去努力。”在代功看來,法官辦的不僅是案件,更是一個個人生。公平正義要實現,就不能在這最後的臨門一腳上掉鏈子。

  2014年,一批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由成都中院指定武侯法院執行。但執行工作困難重重:被執行人的關聯財產很多,通過法院的查控手段能找到的可供執行的財產卻極少。被執行人在全國多地都涉嫌“非吸”,法律關係極為複雜。面對這樣的燙手山芋,代功主動聯繫分佈在全國的受害人,與30多家審理關聯案件的法院建立聯繫渠道。經過近5年努力,債權人權益逐一兑現。

  劉翔記得,2015年代功因為痛風發作進了醫院,痛得身體無法動彈,電話都拿不穩。即便如此,他依然掛念着手裏的案子。他把手機放在枕頭上,再把耳朵枕上去,就這樣遙控指揮局裏工作。他總説,執行工作一旦錯過了時間,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他的世界裏,除了案子還是案子。

  一次,得知“人間蒸發”很久的被執行人周某在酒樓與朋友吃飯,代功立即帶着幾位年輕法官去找人。周某被逮個正着後,大發雷霆,指使身邊的人把申請人的代理律師從車上拖下來毆打。正處在痛風發作期的代功見狀上前勸阻,被周某一把推倒在地。就在周某轉身逃跑之際,代功奮力追趕將他攔了下來。“你今天要是跑,就先把我放倒。”這件事在執行局流傳很廣,年輕人都敬代功是條硬漢。

  代功常説,執行工作幹成什麼樣主要看責任心。一些案子雖然標的不大,卻繫着一家人的生活。曾有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向刑滿釋放人員討要拖了多年的賠償,為了去做被執行人的工作,代功下班自己開車帶着老人找對方談,終於拿到賠償款,老人握着代功的手老淚縱橫。

  老法官的“制勝秘笈”

  執行,説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執行工作幹了27年,代功有自己的一套心得——涉眾的案子要找到核心問題和關鍵點,抓大放小;小案子要了解原被告雙方的困難,要結合各自的需求,才能把案子辦好,不留“後遺症”。

  “很多案件法律關係很簡單,但要定分止爭、案結事了並不簡單。”他説。

  “打個比方,被執行人是企業,查封機器設備可不是貼個封條那麼簡單,要考慮到可能今天查封了,明天失業了的工人就來法院上訪。再比如,被執行人名下就一套50平方米的房屋,全家6口擠在一起,一上來就強制騰退,把人逼急了去跳樓你該怎麼辦?”代功説,所有的複雜情況都是自己工作中遇到過的。

  武侯法院執行局90%都是“90後”,代功常跟年輕人強調,既要兼顧效率,也要避免生硬地執行。“一個好的執行法官,需要具備行為和語言的技巧,如果説服不了雙方當事人,最後哪怕結案了,當事人不滿意,也會引起投訴。”

  與當事人的溝通很考驗法官水平。這些年代功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當事人是什麼類型,幾句話就能辨別出來。“掌握不同人的特徵,要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去換位思考。進入到一個語言環境中,才能把工作做好。”

  在代功看來,很多羣眾不能區分“執行難”和“執行不能”,把權利無法兑現統統歸咎於法院的執行工作開展不力,執行法官需要花很大力氣解釋溝通。

  近年來,全國各級人民法院為破解“執行難”採取了規範執行行為、曝光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等系列措施。在武侯法院院長唐衞看來,要實現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切實解決執行難”“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的目標,必須構建“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大格局。

  前方充滿挑戰,但代功依然對工作充滿熱情。“要麼不做,做了就一定要做好。”説話間,他的手機又響了。(參與採寫:袁秋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