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圈“老虎”多。《中國紀檢監察報》近期披露,年內已有至少22名能源領域黨員領導幹部接受審查調查或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梳理通報可知,他們中不乏能源國企高管,有的甚至浸淫能源行業30餘年,有人在任上被查,有人退休後未能“平安落地”。
一
先來盤點一下落馬官員情況。
今年以來,多位不同層級的能源主管部門領導幹部被查處。如陝西省榆林市能源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秦林惠,國家能源局西北監管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王天才,吉林省能源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羅亦非等。
檢察機關對秦林惠的指控中,兩個“特別巨大”的表述十分顯眼:一是其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二是其財產、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特別巨大。
涉案金額巨大,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源領域腐敗的特點。
盤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相關公示信息,有19人是能源國企高管,多為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是企業的領導層。前述19人的工作崗位涉及煤炭、石油、電力、燃氣、能源投資等不同領域,其中以煤炭領域居多,有9人被查處,其次是能源投資領域,有5人被查處。可見,煤炭領域是涉腐重地。
落馬官員中有多位“老能源”。如,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張福生,在當地從事煤炭行業逾30年;再如,內蒙古能源發電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薛昇旗,自1983年任錫林郭勒盟電業局西蘇電廠辦公室幹部以來,一直身處電力行業。
值得關注的是,多位涉事幹部在退休後被查。
比如,內蒙古霍林河煤業集團原總法律顧問李永先,他2013年退休;曾主導小煤礦整治工作的鄂爾多斯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劉桂花今年3月落馬,退休已3年;2017年退休的內蒙古煤炭地質勘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莫若平於今年4月中旬被查;掌握煤炭項目審批大權8年的鄂爾多斯市原煤炭局黨委書記、局長郭成信在退休5年後被查。
所以説,退休並不等於安全落地。
巡視組在多個地方張貼巡視公告(圖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二
能源關係國計民生,是國家重點投資領域,涉及巨大經濟利益。能源領域主管官員在政策制定、項目審批、行業監管等方面手握重權,極易成為不法商人的圍獵對象。
此外,能源屬於深度調控領域,主要由國有企業經營,企業資金量大、建設環節多、經營範圍廣。腐敗在資源、建設、工程等環節大肆蔓延。一些企業領導人員以“經營”作幌子,大搞權錢交易——靠企吃企、設租尋租、關聯交易、內外勾結。
貪腐官員中,有兩位值得一提。一是號稱“燃氣之王”的陝西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郝曉晨,二是陝西省發改委原副主任賀久長。
郝曉晨從油田工人做起,近40年宦海沉浮,終於官至廳級。有媒體報道,郝曉晨時刻尋找攀附上級的機會,搭上陝西省委原書記趙正永的“快車”後,成了陝西風頭無兩的“燃氣之王”。
賀久長同樣通過攀附趙正永而官運亨通。趙正永2001年由皖入秦,從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一路升遷至省委書記。在此期間,賀久長也從省發展計劃委員會的一個處長擢升到省發改委副主任。
趙正永在任期間,粗暴插手陝西能源領域,對煤炭、石油、天然氣均有染指,形成了封閉的貪腐小圈子,賀久長和郝曉晨為趙正永賣力頗多。
樹倒猢猻散。隨着“大老虎”趙正永落馬,賀久長、郝曉晨也於今年3月相繼接受審查調查。
二人違紀違法的事實,在通報中寫得清清楚楚。賀久長“在能源資源領域大肆進行權力尋租和權錢交易,逾越黨紀國法底線”。郝曉晨“靠企吃企、濫權妄為,大搞權錢交易,利用掌握的國家壟斷性資源攫取鉅額利益”。
三
如今,能源領域正掀起一場深度反腐運動。
針對內蒙古煤炭資源領域官員違規違法的問題,中紀委已經明確提出要“倒查20年”。對2000年以來所有規劃立項、投資審核、資源配置、環評審核和礦業權審批報批、股權變更、礦產交易,煤礦企業和涉煤配煤項目法人狀況、辦理時間、批辦手續、政策依據徹底調查,為的是不放過一條“漏網之魚”。
倒查僅3個月,內蒙古便有40餘名處級以上官員落馬,涉及自治區內政府、人大、政協、國企等多個系統。
內蒙古涉煤反腐風暴還在繼續,並已刮向金融系統。據《廉政瞭望》報道,近半年來內蒙古銀監繫統有多人落馬,包括已退休5年的內蒙古銀監局原局長薛紀寧。知情人士透露,這是受煤波及,監察人員發現許多煤老闆在經營過程中違規取得貸款,造成大量壞賬。
能源領域反腐註定是一場硬仗。資金密集、權力集中是典型特徵,操作手段隱秘是輔助條件,缺乏有效監管甚至跟黑惡勢力勾結是外部環境,行賄受賄雙方結成利益同盟、編織關係網是貪腐生態,上述種種一度成為能源領域貪腐難以揭開的“蓋子”。
不過,拔出蘿蔔帶出泥,隨着能源領域正風反腐運動深入開展,法網愈發縝密,落馬官員名單恐怕還會更長。能源領域反腐並非只為打虎、拍蠅,不斷完善資源領域監管手段,建立起預防貪污腐敗的長效機制,才是這場資源領域正風反腐運動的真正用意所在。
(文中資料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中國紀檢監察報》、學習小組、澎湃新聞、《廉政瞭望》、《中國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