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節假期,有關壓歲錢的話題都會備受關注,今年也不例外。近日,一張“全國壓歲錢地圖”引發熱議,儘管這張“地圖”並非來自權威機構,而且在前幾年春節時就上過熱搜,但從網上大家的討論來看,地圖呈現的情況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感,一些關於壓歲錢問題的爭議也由此展開。
在該“地圖”上,從地域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的壓歲錢普遍要高一些,比如浙江3100元,上海1600元,江蘇1000元,而中西部地區相對較低,如陝西400元,貴州300元。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福建與廣東兩地的數據,其中福建莆田的壓歲錢高達12000元,這一數字或許比很多人的月收入都要高。而廣東省的數字竟只有50元,讓不少人驚呼:“這一數字實在與廣東的經濟強省身份不符”。從網上的一些跟評來看,廣東部分地區的壓歲錢的確不高,只為了圖個吉利和心意。
據此前報道,這是某記賬理財App2018年根據其記賬數據作出的數據,具體到個案上未必完全符合當地的平均標準。比如就有網友表示在廣東潮汕地區,壓歲錢給的也不少,而福建莆田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會給出如此大的紅包。儘管以上數據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未必是最準確的,但也能反映一個大致的趨勢。説到底,人們不必拘泥於哪裏給壓歲錢最多最少的爭論,而是要考慮到不同地區的風俗與經濟情況,對壓歲錢問題做出理性的判斷。
從風俗上講,壓歲錢現象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越是傳統風俗遺留較多的地區,越有可能更注重此事。比如一些農村地區,尤其是在中老年羣體中,就可能十分看重壓歲錢背後的禮數,但很多久居城市的年輕人,則可能只認為這是個生活儀式感的體現,不會非要明確多少壓歲錢才好。
因此,隨着移風易俗與經濟條件的變化,附着在壓歲錢上的各種文化觀念,其實也在發生變化。對此,沒必要評價孰好孰壞,只是具體到個人身上,需要理性看待壓歲錢,量力而行,適度才好。
不可否認的是,正如一些網友所擔心的,每年給多少壓歲錢,已經成了一筆無法逃脱的“人情債”——給少了,覺得沒面子;給多了,自己財力又承擔不起。壓歲錢本來應該是增加春節喜慶氣氛的東西,而不該給人造成困擾。因此,如果廣東地區讓壓歲錢的平均金額保持在50元,未嘗不是一個好現象。隨着人們文化觀念的日益開放與多元化,給多少壓歲錢的問題,也該不斷迴歸其本源——為了表示祝福,而不是攀比的工具。
從這意義上講,到底給多少壓歲錢,沒有一把標準的尺子。網上流傳的“全國壓歲錢地圖”,也僅僅是一個參考,具體到自己的選擇上,不必對比他人的金額,只要祝福與心意到位了,壓歲錢就完成了它作為春節儀式感的使命,這顯然更會促成皆大歡喜的狀態,也才是春節應有的和諧風氣。
(作者 西蒙,摘自“紅星新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