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家庭很和諧,卻還是不開心?”可能是假性互惠在作怪

前兩天後台收到私信,一位媽媽對自己長久以來的生活模式產生了懷疑。

她表示,自己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孩子很懂事,丈夫也很配合。表面看起來,完全就是別人眼裏的模範家庭。但最後他留下了這樣一個疑問:

為什麼我的家庭很和諧,我卻還是不開心?

從她描述的很多細節來看,與我認識的一個家庭十分類似,所以我打算放在一起來講。

01你付出的,孩子真的都收到了嗎?

我的一個遠房親戚,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為家庭無私奉獻的那類母親。

孩子正在上高中,由於成績中等,她辭職搬到了孩子學校旁邊陪讀。孩子早自習,不到6點就要起牀,她通常都是5點多起牀做好早飯,等孩子出門後開始洗衣服、打掃家務。

接着就要買菜做午飯,然後又是一陣忙碌的日子,做晚飯……

晚上督促孩子寫作業,哪怕自己看不懂,也堅持在旁邊坐着,每天都循環往復着這樣枯燥的生活。

“為什麼我的家庭很和諧,卻還是不開心?”可能是假性互惠在作怪

孩子也很努力,早起晚睡,每天刷題都會刷到凌晨零點之後。可成績卻沒怎麼提高,高考的時候反倒發揮失常了。

這樣的結果讓一家三口都失控了。一個人承受陪讀家庭壓力的爸爸,長久以來憋着的一股氣全部釋放了出來。辭掉工作,放棄自己生活的陪讀媽媽,既委屈又生氣。

可孩子的確努力了,他們商議讓孩子再復讀一年。

可孩子無論如何都不同意,她朝父母大喊道:

”我不要你們為我付出這麼多,你們知道我每天承受着多大的壓力嗎?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努力學習,我就對不起爸爸,對不起媽媽,對不起所有人,有時候刷題真的是刷不下去了,就想幹脆不讀算了。可是我一點退路都沒有,我真的不想再經歷一次這樣的生活了!“

孩子怒吼出來的真心話,讓夫妻倆愣在原地。原來一直以來,每個人都在為家庭付出,但每個人都不開心。

其實這種情況就是”假性互惠“在作怪了,每個人都想給對方最好的,但卻沒有意識到這究竟是不是對方想要的。自己戴着努力、無私的假面,卻給對方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02關於”假性互惠“

就像前段時間很火的《小歡喜》,事業成功的媽媽宋倩,為了女兒英子的高考衝刺,放棄了工作,想盡辦法給英子煲海蔘湯補充營養,甚至已經為她規劃好了人生。

她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英子卻變得叛逆,還會得抑鬱症呢?

“為什麼我的家庭很和諧,卻還是不開心?”可能是假性互惠在作怪

如果從英子的角度看,這一切就很理所應當了。她之所以認真學習,是因為她知道媽媽為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必須達成媽媽的願望。

可這就意味着她要放棄自己最喜歡的航模,甚至放棄夢想的南大。最終在這樣的掙扎中,壓抑痛苦的她終於爆發了,離家出走甚至跳橋。

她怒吼出來的那句”媽媽,我配不上你的愛“,才是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簡單來説,親子間的假性互惠,就在於雙方溝通不暢,彼此缺乏坦誠。

父母常常認為自己足夠了解孩子,並擁有更多的人生閲歷,能給孩子最好的,為他選擇一條最好的路。

而孩子在看到父母的付出後,哪怕父母選擇的路並不是他想走的,也會盡可能付出努力。但這種內心的掙扎卻讓他痛苦不已,最終可能仍然無法達成期望。

當心中繃緊的絃斷掉,所有的委屈就將傾瀉而出。一直以來表面上和諧的親子關係,才會暴露出張牙舞爪的真面目,而其危害也很明顯。

父母打着”為你好“的棋子,竭盡自己所能,想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東西。而孩子為了報答或取悦父母,會漸漸形成一種討好型人格,迎合父母給自己安排的一切東西。

而在這樣相互付出的情況下,親子關係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雙方都覺得壓抑痛苦,卻要裝出微笑的樣子,導致心血變成了矛盾和傷害,何苦呢?

“為什麼我的家庭很和諧,卻還是不開心?”可能是假性互惠在作怪

這還只是當下的危害,如果孩子能順利達成父母的期望,他還會一直帶着這張假面活下去。就像一個木偶,清晰地朝着某一個目標前進,但內心卻是迷茫的,沒有自我主張,一直為他人而活。

今後進入集體或組建家庭,仍然會將這樣的人格傳遞下去。

03如何避免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

1)親子間相處要有界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個觀點,大部分家長應該都聽過很多遍了。

父母應該遵循”漏斗式教育“的原則,在孩子尚且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之時,一般6歲前父母要給孩子立規矩,控制他在正常的範圍內走。

但當孩子進入少年和青少年時期,父母就要給孩子適度的自由,因為他要為今後自己闖蕩社會留出一個適應過程。

“為什麼我的家庭很和諧,卻還是不開心?”可能是假性互惠在作怪

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不保持界限,無私付出自己的一切,反倒是給孩子一種壓力。

正確的方式是,父母除了給孩子陪伴外,還要有自己的空間來自我成長。你的優秀就是孩子的榜樣,這樣言傳身教的方式要比你在孩子身邊盲目付出更好。

2)親子間坦誠相待

只有在不當的溝通方式下,父母和孩子才會給自己戴上假面。親子本是血肉相連的關係,為何不能坦誠相待呢?

在這方面,父母要擔當主動的那一方,跟孩子説明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並允許他也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不要只記得要求孩子,也要適當傾聽才可以。

“為什麼我的家庭很和諧,卻還是不開心?”可能是假性互惠在作怪

3)對孩子的優缺點抱有一顆平常心

父母永遠要認識到這一點,沒有人是完美的。孩子存在優點,同樣也存在缺點,對於這些家長都要以一顆平常心對待。

如果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期望過高,不僅不能讓孩子成長為期望中的樣子,反而會給他施加巨大的壓力,適得其反。

就拿學習這件事來舉例,一個班級上能名列前茅的只有那麼幾個人。也許那些孩子在學習上佔優勢,而自家的孩子在其他方面有天賦。

雖説高考仍然是決定孩子未來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但並不是全部。如今是一個開放的信息化時代,機會也滾滾而來,試着發展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方面,以後不一定就不成功。

4)允許孩子做真實的自我

當然,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學習提出要求。但這一定要是孩子可以逐步通過努力夠到的目標,而不要指望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朝着高高在上的目標努力。

如果父母不試着幫他分解任務,孩子可能首先就有畏難心理了。

另外,如果孩子的學習天分真的就到此為止了,父母也要允許孩子做真實的自我。

“為什麼我的家庭很和諧,卻還是不開心?”可能是假性互惠在作怪

畢竟,沒有一條理論説明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每個人在懷孕的時候,想的都是孩子能健康出生就好,可為什麼到孩子進入學校後,就漸漸變得迷失初心了呢?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有他自己的位置。如果孩子真的已經付出了努力,家長就應該感到欣慰,剩下的順其自然就好了。

能健康快樂地在這個世上走一遭,難道不是家長對孩子的最終期望嗎?有什麼想法一定要坦誠地溝通清楚,才能避免雙方都在付出中糾結和痛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55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我的家庭很和諧,卻還是不開心?”可能是假性互惠在作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