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者講好故事丨高航:陸地飛行 中國力量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高航:陸地飛行 中國力量

今天(8日),“好記者講好故事”——2020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經過各地各新聞單位層層推薦、比賽評選,從上萬名報名參加活動的新聞工作者中評選出13名優秀記者代表全國百萬新聞工作者,向全國觀眾講述發生在重大新聞背後的感人故事。

河北長城新媒體集團高航以《陸地飛行 中國力量》為題,通過京張高鐵開通、中國唐車發展,講述不平凡一年中國飛速發展的巨大偉力。

陸地飛行 中國力量

詹天佑修建“人”字形鐵路的故事,曾是我國小學的教材。它告訴學生們,100多年前我們雖然沒有能力讓火車一口氣翻越高山,但當時的中國人有智慧,讓火車歇歇腳再爬坡。

2019年12月30日,中國鐵路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世界首列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復興號在北京八達嶺的崇山峻嶺中飛速穿行,中國高鐵的彎道超車再次驚豔世界!

在這條大新聞中,如何做好報道呢?我們把視角選擇到了一個個普通人。懷來站是京張高鐵在河北的一個小站。站長叫武桂林,他的許多家人都在鐵路上工作。開通前夜,我陪着老武巡查車站到凌晨三點。臨睡前,他還特意把一套冼得乾乾淨淨的工裝,整齊地擺在了牀頭,好像要接受檢閲。

天剛微微亮,幾乎一刻未眠的老武和同事們早早地就來到了站台上,老武站得筆直。8點29分,第一輛高鐵動車準時到達,停車、上客、關門、發車,一切都是那麼流暢。兩分鐘後,目送着列車遠去,小車站的老站長低聲説:“圓滿了,這下圓滿了……”

在積貧積弱的舊時代,京張鐵路是渴望富強的中國人心中的一束光芒。如今,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鐵路和京張高鐵在同一起點和終點,完成了跨越百年的歷史對話。這一刻,我讀懂了老武口中的“圓滿”——從落後時代到引領時代,中國人走了一個多世紀。

“穿山修路架橋樑,我們天下走!”展現了鐵路建設者的硬核,而中國高鐵走向世界的軟實力還是飛馳向前的復興號。

百年前行駛在京張鐵路上的機車大多數產自唐山修車廠,也就是今天中車唐車的前身。那時候的中國只是把從國外運回來的部件進行組裝。他們組裝的第一台蒸汽機車名叫“中國火箭”,凝聚着第一代鐵路人的夢想與期盼。而今天,中車唐車生產的新一代國產高速動車組“復興號”已成為一張耀眼的“中國名片”,“貼地飛行”的高速列車,印證了火箭般的“中國速度”。

採訪中,我們又一次在復興號中尋找那些普通人。

張雪松是中車唐車高級技師、中國中車首席技能操作專家。沒上過大學的他硬是靠着勤學苦練從一名普通的鉗工,成長為擁有109項技術創新成果的大國工匠。他常説:“都説當工人出不了頭,可我覺得,把‘工’字變成‘幹’字,就一定能出頭!”這些年張雪松和工友們打造的高速列車車體大部件出口德國,打破了高速動車組關鍵技術的國外壟斷!

採訪中還有一個細節特別有意思,那就是“飛機吃火車”。2012年,土耳其薩姆松市通過全球招標採購輕軌車輛,中車唐車贏得了這份訂單,這是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有軌電車首次出口歐洲市場。可當首批列車即將啓運時,一場強颱風來襲,承運貨輪無法開行。

按照合同,颱風屬於不可抗力,唐車完全可以推遲交貨不用承擔責任。為了中國新名片的靚麗,中車唐車一諾千金:準時交付——用世界最大的貨運飛機“安-225”運火車!

於是,在正定國際機場,中國機車就是以這樣“飛機吃火車”的形式第一次走出了國門,“中國創造”成為走向世界的“大國重器”!

今年“十一”期間,我參加“坐着高鐵看中國”大型採訪,沿着京張高鐵再次探訪着一個個“中國奇蹟”。

一往無前的復興號,也讓我回憶起採訪鐵路題材三年來,一個個“高光時刻”。2017年“復興號”誕生,中國成為高鐵運營時速最快的國家;2018年16輛長編組“復興號”下線投運,成為全球最長高鐵列車;2019年京張高鐵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智能動車組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2020年我國自主研發的時速400公里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正式下線。

110年前,詹天佑在京張鐵路開通慶典上説:此路造成,可以預言,將來的中國只能前進,不會倒退!今天,他的預言早已成真。新時代的中國,如同“復興號”一樣,正大步奔跑在偉大的復興路上。而作為記錄者,我們也會與時代同行,奮勇前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7 字。

轉載請註明: 好記者講好故事丨高航:陸地飛行 中國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