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張宇
“‘焰刀’,注意!”廢墟之上,中國救援隊隊員徐東亮在搜索之前,會先拍拍搜救犬“焰刀”的胸脯,接着前方一指,給它下達命令,“搜!”
在土耳其地震災區,不僅有82名中國救援隊隊員的身影,還有4只搜救犬組成的“汪汪隊”,他們並肩作戰,一同搜救廢墟之下的生命。2月11日,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獨家連線前方搜救犬訓導員徐東亮,他向記者講述了與這羣特殊“戰友”協力救人的經歷。
進入災區前穿上了“犬鞋”
記者瞭解到,這次馳援土耳其災區是中國救援隊首次攜犬參與國際救援。徐東亮説:“雖然不是它們第一次坐飛機,但跨域8000公里,飛行10餘小時卻是第一次——這是人才有的概念,搜救犬卻沒有,一下飛機,它們很興奮,沒有意識到已經來到了異國他鄉。”
徐東亮介紹,此次赴土耳其的4只搜救犬分別是4歲的“焰刀”“湯姆”“悦悦”和3歲的“塞班”,它們都處於“年富力強”的階段。每名訓導員帶一隻搜救犬,“都是我們從小帶大的,我們彼此非常信任和熟悉。”
4只搜救犬均為比利時牧羊犬。徐東亮介紹,比利時牧羊犬具有興奮度高、工作慾望強、耐力爆發力足、嗅覺發達等優點,是典型的“工作狂”,適合地震、坍塌和爆炸等現場的人員搜救。
中國救援隊抵達土耳其後就立即進入災區,訓導員將搜救犬帶出航空箱後,就給它們穿上了“犬鞋”,“我們講求‘人犬合一’,搜救犬受傷就相當於訓導員受傷,而爪子是搜救犬在地震災區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因此我們提前做好了防護。”
能區別衣物、遇難者和倖存者
中國救援隊副隊長王墨在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救援隊員、搜救犬和探測儀器是一個相互配合的關係,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在廢墟中開闢救援通道非常不易,只有前期精準定位了被困者,才能進行下一步挖掘和破拆。”
然而,土耳其地震現場有其特殊性,不少建築物是垂直坍塌,樓板一層層疊加,被困者被埋壓的深度、有沒有縫隙等客觀條件都影響着搜救犬的靈敏度,這就要求人、犬和儀器反覆確認。
徐東亮説,搜救犬和儀器各具優勢,搜救犬嗅覺靈敏,尤其對活人的氣味異常敏感。“日常訓練中,我們會利用血液培養它們對活人的搜尋,它們對衣物不會有反應,對遇難者和倖存者的反應會不同。”
搖尾巴、原地打轉、用爪子挖、吠叫……不同肢體語言代表着不同程度的興奮度,“訓導員要根據多年積累的經驗,以及對自己搜救犬的瞭解,判斷廢墟下的情況,這時可能需要另外一隻搜救犬‘雙重’確認,如果兩隻犬反應相似,那麼儀器將再度探測。”
“小傢伙們”渴望鼓勵和獎勵
截至當地時間2月10日,中國救援隊共救出4名倖存者和5名遇難者,這其中就有搜救犬的參與。不僅如此,徐東亮説,在土耳其的其他國際救援隊會向中國救援隊發出申請,“他們人員和儀器也不能定位被困者時,就請求我們搜救犬的幫助。昨天下午,我們就協助一支國際救援隊鎖定了一名倖存者的具體位置。”
“每每‘小傢伙們’有了好的表現,我們都會及時給予撫拍及它們心愛的玩具以示獎勵,鼓勵非常重要。”徐東亮説,搜救犬不是救援隊員,並不知道它們執行的是救人任務,訓導員會在現場不斷調整它們的專注度和興奮度,“搜救犬有着自己的工作節奏,每次有效工作時間為5到10分鐘,之後它們的效率會大大下降,如果嗅探後沒有反應,這時就必須召回,讓它們在犬籠休息之後才能上場。”
雖然搜救現場鋼筋暴露、瓦礫遍地,但在訓導員的保護之下,4只搜救犬沒有受傷,也沒有水土不服,都保持着良好的狀態。“它們是我們親密又可靠的‘戰友’,接下來我們還將一起衝鋒陷陣、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