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線軍魂猶在的工區“管家”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户端
徐馭堯
“加0.3毫米、加0.2毫米、減0.1毫米……”7月26日22時,拉林線星星佈滿夜空,朗縣站站場內,一道道搖曳的光柱與星光輝映。燈光下,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拉薩基礎設施段朗縣綜合工區工長王鶴手持軌距尺,一步一彎腰,並不時在鋼軌上標下醒目的字樣,為後續撥道作業人員提供精準的調整數值。
2002年3月,退伍轉業後他成為一名高原鐵路線路工。“跨界”哪有那麼容易,線路“TQI”值、應力放散、線路起道撥道原理……在入路後的培訓課上,對於中專學歷的王鶴這些複雜繞口的專業術語,讓他一度感到迷茫,但他卻始終保持着一顆好學上進的心,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嶄新的書本就被他翻得稀巴爛、勾畫的密密麻麻。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勤學苦練,短短几年,他從一名鐵路“小白”,就被提職為工長,他常笑稱自己是“管家”,為“設備”操碎了心。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鶴先後帶頭參與了青藏鐵路格拉段道岔更換、鋼軌打磨等多項重點難點施工,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各個車站,他常年以刺骨的寒風為伴,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鬥志更高。十餘年裏,他所在的工區累計焊接鋼軌344處、應力放散200餘公里、成段更換軌枕15000餘根……
拉林線開通運營前,他以精湛的業務技能,參與到了拉林線“工電聯合整治”施工,在林芝、朗縣、山南等站集中整治100餘處的道岔工電結合部問題,消除了基礎病害,他所到之處每個站的設備質量明顯提高。
“哪裏有需要我就去哪裏。”憑藉當兵時的一句信仰,他毅然決然的申請去拉林線,成為了朗縣綜合工區的工長,面對複雜的新設備,他仍堅持擠出時間學技術、啃規章,四個厚厚的筆記本工整詳細的記錄了他的學習。
“王哥業務能力強、為人好相處,我們都願意跟着他幹,能學到很多東西。”青工李桐桐説。在傳授技能這件事情上,他也毫不吝嗇,經常在練功場手把手的進行現場教學,在他的帶領下,工區青工們有了很大的進步,17名新工如期通過定製考試,工區成為了段優秀工會小組、集團公司先進班組。他本人也多次榮獲集團公司、段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者。
鋼槍變道尺,軍裝變工裝,王鶴的軍人本色在拉林線上熠熠生輝,正值汛期的他每天徒步8公里左右檢查管內的線路、橋隧等設備,一個月下來就走破1雙鞋,在拉林線只要提起他,都説這個兵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