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台海網
統一聯盟黨副主席王永
台海網6月27日訊 (海峽導報駐台記者吳生林/文受訪者供圖)蔡英文當局上台之後,“綠色恐怖”橫行,對台灣統派加碼打壓,島內“反獨”促統形勢更加困難。近日,統一聯盟黨副主席王永提出真正統派的4個標準,在統派社交媒體羣中引起共鳴。
昨天,王永接受海峽導報駐台記者獨家專訪,暢談台灣統派發展及兩岸關係走向等議題。
1
受陳映真王曉波影響參與創建“統盟”引簡體書入台促交流
記者:有大陸網友給我留言説,希望瞭解王永副主席的經歷,特別是您如何走上統派這條道路的。
王永:首先説職場經歷吧。淡江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在1980年代,我做過台北市議員助理,也到農村務農,還到過電子工廠、貿易公司打工。到了1990年代,開始創業,從事錄像帶加工生產,向廣東、福建進口半成品。2000年後,擔任美國一家電子公司的台灣商務代表,同時創辦秋水堂書店,引進大陸圖書在台銷售。這是家在台灣簡體字圖書業當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書店。因新冠疫情,2020年結束書店運營。去年5月,我從美國這家電子公司退休。
至於怎麼成為統派,這跟我的社會經歷有關。1970年代中期,受到大學老師王津平(曾擔任過統盟主席——記者注)的啓蒙,傾向社會主義,並開始閲讀台灣左翼刊物《夏潮雜誌》。後來,跟隨統派前輩楊祖珺參與民歌運動,為其競選“立委”助選,從此密集參與“黨外運動”。1984年,擔任《夏潮》雜誌社長,受到陳映真、王曉波等統派前輩影響,從此結交了更多志同道合的統派友人。1988年籌組“台灣史研究會大陸訪問團”,前往廈大台研所、北京社科院台研所。台灣開放黨禁報禁後,1988年參與成立“中國統一聯盟”,成為創始盟員。2013年,擔任中國統一聯盟台北分會會長,同年,出任總會第二副主席至今,分管文宣、青年工作。
以前為了生活,主要精力放在了工作上。退休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促統工作中。我閒暇時喜歡聽音樂、看戲曲,尤其是聽我們的民族音樂。這些年深入社區做台灣青年的促統思想工作,包括辦一些活動,就會跟我們的民族音樂做一些結合。
2
統派應有4條標準宣導大陸優勢以消除統一恐懼
記者:島內真正統派的4條標準,您説很多統派人士都認同,很多大陸網友也蠻肯定。您如何解讀這些標準?這些標準對促統工作有什麼重要意義?
王永:第一條,公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談統一,如果連中國人的身份都覺得羞恥,那麼怎麼説服別人?國民黨就因為沒有一套以做當代中國人為榮的論述,使得年輕人不相信他們的統一論,不但無法擴展支持者,還使得“藍皮綠骨”的黨員幹部越來越多。國民黨的失敗教訓,我們必須記取。
第二條,承認兩岸同屬一中,沒有“各表”之説。國民黨常用“各表”對內忽悠羣眾,頭幾年還行,時間一久就被看穿了,既然無法説服羣眾,羣眾自然就離他們而去。
第三條,不要求大陸改變現行體制、不惡意中傷中國共產黨,不曲解污名大陸的體制,不干預大陸內部事務。事實上,反過來看,大陸對台灣的體制與內部事務,一向尊重,不會指指點點。如果抹黑和妖魔化大陸,那不是讓台灣人民更心生恐懼,誰敢統一?我們要實事求是,引導台灣人民認識大陸體制有其長處,而且是越來越好,才能消除台灣人對統一的恐懼。
第四條,願意與中國共產黨協商談判兩岸統一,制訂統一進程,合作推動兩岸統一。雙方有誠意統一,必須相向而行,哪怕走慢一點、談久一點都沒關係。如果有一方原地不動,甚至轉身背道而馳,那要怎麼統一?
當然,不完全符合上述4條件的也未必就是敵人,可以做朋友經常交流,甚至可以在某些議題上合作。
3
願為“台獨”賣命的不到1% “同等待遇”是質變的開始
記者:民進黨前“立委”沈富雄日前表示,台灣目前堅持“非獨不可”的只有9%,堅持“非統不可”的只剩3%,絕大多數是“維持現狀派”。您怎麼評論?
王永:這要看怎麼定義統派與“獨派”。真正願為“台獨”打仗賣命的,我認為1%的比例都沒有。如果不考慮“‘台獨’意味着戰爭”這個因素,那“獨派”9%、統派3%的估算都偏低。台灣35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國族認同”已經異化,他們多數人只認同“台灣”。這些人再加上受“皇民”思想影響的“大正世代”(日本大正天皇使用的年號),支持“非獨不可”的比例絕對超過9%,起碼有20%。李登輝就屬於“大正世代”,他公開表示自己22歲以前是日本人。
支持“非統不可”的絕對不只3%,因為在台灣目前社會氛圍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出現社會學上所謂的“沉默螺旋效應”,不願表態。我估計這個比例會有30%,分佈在45歲以上年齡層。
當然,民調只反映當下民意,變動性很大。我們對統一不必悲觀,只要時勢轉變,統一的民意也可以翻回來。
記者:爭取台灣年輕人支持統一很重要。您對這項工作有何建議?隨着老一輩逐漸凋零,島內統派如何延續香火?
王永:近年來,許多朋友不解,為何大陸國際地位越提升,越是經濟讓利,台灣新生代卻似乎更加支持民進黨?其實這問題不難理解。新一代台灣青年,誕生在資本壟斷形成、社會階層固化的時代,面對既有體制,很容易產生相對被剝奪感。因島內政客操弄,在兩岸熱絡的交流聲中,台灣基層尚未獲利,不利的謠言卻已衍生。比如,他們説在兩岸資本聯手操控下,台灣薪資將砍半、房價會狂飆,青年將淪為廉價勞工等。這種流言,統派沒有媒體平台澄清,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不願澄清,最終就爆發2014年的“太陽花事件”,兩岸關係因此受到衝擊。
所幸2016年以來,大陸宣佈給予並快速落實台胞“同等待遇”的政策,在台灣引起熱烈反響,這是量變到質變的開端。大陸對待台當局要嚴防、觀察,必要時還得敲打,但對台灣人民要寬待柔和。不少民眾對大陸尚存誤解和疑慮甚至敵意,這是台灣政客長期迷惑欺騙以及信息不對等所造成的。
大陸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沒變,始終不忘初心。比如現在大陸推行的公租房以及具有社會主義創新思維的“共同產權房”,都引起台灣青年關注。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將是解決台灣新生代困境的良方,必將受到台灣青年的歡迎與推崇。我們要有信心和耐心,台灣民眾遲早會覺醒的。
4
統派搞選舉困難重重統一主導權在大陸
記者:有人説,台灣統派組織眾多,但相對分散,沒形成合力。您怎麼評論?中華統一促進黨創黨主席林正杰提出,2024年應打出統派旗幟,集中統派力量推出“立委”候選人爭取進“立法院”。他認為,統派在“立法院”發聲對促統以及統一後治理都很重要。您覺得統派在選舉中如何實現突破?
王永:目前統派進入政壇的,最有代表性的是高金素梅,另外就是台灣勞動黨的兩位新竹縣議員羅美文和陳新源,及新黨籍台北市議員侯漢廷。台灣目前還未出現統派參選的社會經濟基礎。
統派要推人蔘選“立委”,需提前準備,首先得解決如何説服選民支持統一的論述問題。這又分為兩步:一是要讓台灣民眾有正常接受中華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榮,願意傳承中華文化。但由於民進黨執政,台灣青年的歷史文化系統性教育由其完全掌握,包括教科書的“去中國化”和媒體“全面綠化”。二是要讓台灣民眾瞭解中華民族反帝反封建反殖民歷史,瞭解兩岸是命運共同體,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明白為什麼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而統派沒有資源,沒有媒體平台發聲渠道,這項工作很困難。
此外,台灣選舉玩的是西方那一套,由傳統地方中小地主結盟的選舉世家所壟斷,當然,一些集團企業也會押寶他們。統派組織都很窮,成員以公教家庭子弟為主,外加一些下層社會窮苦人家,根本玩不起選舉。所以統派都在自嘲,誰參加選舉,誰就傾家蕩產。除非有一天,統派能與企業主或地方中小地主聯盟,否則沒人當得起炮灰。
記者:大陸仍然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您對於和平統一前景怎麼看?
王永:台灣統派太弱小,能做的就是傳承中國歷史文化,為統一後留下些愛國的基層治理人才。將來兩岸如何統一,主動權主導權在大陸,完全取決於大陸,台灣當局被逼降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