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smart,原本為奔馳和Swatch手錶聯合開發的一款針對年輕人的品質小車。因外觀靈動可愛,且小巧的車身方便在市區穿梭,停車也就變得簡單了很多。所以smart車型一經上市,便受到了小姐姐們的廣泛追捧。
其實在smart的燃油時代,很多小哥哥就對這款車型很有好感,雖然燃油時代smart的AMT變速箱確實拉胯,吃完飯後開這車,也有比較大概率能把駕駛者晃吐,但紮實的底盤表現結合靈活的車身動態,讓這款小車也能擁有不錯的駕駛樂趣。但礙於smart過於可愛的外觀,很多小哥哥、大哥哥還是沒勇氣開它回家。
但進入電動時代,情況就有所改善了。奔馳與吉利合作開發的smart#1,在保留smart原有圓潤特質的情況下,融入了一張比較成熟中性的前臉,這張前臉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會過分可愛,而且車身尺寸也有所增加,所以smart#1從此不再是女性專屬,雙色車身又讓這款小車顯得活力十足,時光綠、時空藍、流明黃這幾種配色,顯然也是為了吸引更年輕的消費者。目前它的售價區間從18.16~22.66萬元,共有三款車型,續航里程分別為535km和560km,對電動車來説25km的續航差異幾乎可以忽略。
那麼面對這三款車型該如何選擇?根據貴就是好,好就是貴的經驗選擇頂配車型?通過對比發現,頂配車型多出的25km續航,顯然不值得朋友們多花4萬多元,至於這25km續航是如何多出來的,我們在下文繼續分析;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簡單粗暴的選擇入門版車型,畢竟它的性價比看起來佔有相當優勢。車叔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值得推薦,因為經過對比後我們發現,入門車型只是售價相對較低,並不具備一定性價比優勢。
根據人們對當前車輛的智能化需求,一輛潮流小車當然得有智能語音交互系統,L2級駕駛輔助也必不可少,擁有這兩項功能,能夠讓駕駛者集中精力駕駛,並大幅減輕駕駛疲勞。
我們看到smart#1入門車型只配備了4個超聲波雷達,這種硬件裝備,用作倒車雷達並沒有問題,想要實現L2級駕駛輔助,憑這4顆超聲波雷達並不現實。但中配車型就不一樣了,5顆攝像頭、8顆超聲波雷達、1顆毫米波雷達的硬件配備顯然豪華了許多,L2級駕駛輔助也因為這些豪華的硬件配備而有了實現基礎。像車道偏離預警和道路交通標識識別這些駕駛輔助功能,也因為硬件配備足夠充分而得以實現。
頂配車型在雷達數量以及攝像頭數量上,相比中配車型更勝一籌,但在功能表現上,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駕駛輔助系統上,雖然多出了自動泊車、遙控泊車以及自動變道輔助功能,但這些功能的使用頻率極低,而且自動泊車功能往往對車位尺寸以及位置要求較高,所以實際使用過程中,實用價值並不算太高。
那麼頂配車型真就沒有一點優勢?當然有了,在車叔看來,頂配車型最值得花錢的配置還是它所裝備的熱泵空調,這種空調並不直接依靠電能加熱,所以工作過程中對車輛實際續航影響極小,而傳統PTC空調依靠電熱絲加熱的供暖方式,則會對車輛實際續航造成較大影響。而這,恐怕也是頂配車型相比中配車型的最大優勢所在。
動力配備上,三款車型都採用了最大200kW的後置單電機,最大扭矩343N·m。出色的動力響應使得smart#1的零百加速僅為6.7s,最大150kW的充電功率,讓66kWh的電池充至80%只需要半個小時,雖然三款車型均配備容量為66kWh的動力電池,但頂配車型因為採用熱泵空調的緣故,其續航相比入門和中配車型多出25km。
對三款車型硬件配置綜合對比後,車叔認為smart#1 2022款Pro+版更值得推薦。
與入門車型相比,它的售價僅多出1.5萬元,但該有的L2級駕駛輔助以及多項主動安全配置和全景天窗均有配備,且在使用便利度上與頂配車型並沒有明顯差異;頂配車型雖然擁有科技含量更高的熱泵空調與更多駕駛輔助功能,但帶給消費者的實際產品體驗卻並沒有提升多少,售價相比中配車型卻多出了3萬元。所以,我們認為中配車型更值得選擇。
車叔總結
雖然我們選出了smart#1的最佳配置,但車叔認為smart對配置的搭配仍不夠合理,如果能將熱泵空調下放到中配車型,並適度提升售價,那麼中配車型將會擁有更高性價比,其銷量表現也將會有所提升。但汽車企業總是會給消費者留一些配置遺憾,如果總是能以合理價格買到最稱心的配置,那麼頂配車型也就沒什麼存在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