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0月22日電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彰顯中國開放新格局
新華社記者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20日正式印發。這是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後,中國又一重要的區域發展戰略。
清晨,重慶立體的城市景觀與長江、嘉陵江的自然水景交相輝映(9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成”“渝”是中國西部兩座國家中心城市成都、重慶的簡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近6.3萬億元,分別佔中國的1.9%、6.9%、6.3%。
從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到今日的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西南腹地有着向西直達歐洲、向南連接東南亞與南亞的獨特區位優勢。
這次,中國將以它們為“雙核”,建設帶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
“在這一區域建設新的區域發展引擎和對外開放支點,正體現了當今中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劉自敏説。
7月28日拍攝的成都科學城(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2020年初,中國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一年多來,成都市所在的四川省與重慶市召開了三次黨政聯席會議,建立四級合作機制,累計簽署合作協議252份,推進重大項目67個。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增長極’和‘動力源’的特徵初步顯現。”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德川説。
2021年1月1日,中歐班列(成渝)號首列班車在重慶團結村站等待發車。新華社記者唐奕 攝
今年上半年,以重慶、成都為主要樞紐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目的地已拓展至106個國家和地區的304個港口,鐵海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國際鐵路聯運班列開行量同比分別逆勢增長147%、70%、56%。
2020年,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航運和空運受到極大影響時,中歐班列成為穩定全球貿易供應鏈的重要“生命線”。
“中歐班列幫我們克服了違約風險。”華碩電腦西南區品牌總監路宏介紹,受全球居家辦公、在線學習需求影響,疫情期間華碩電腦出貨量爆發式增長,但空運、海運受阻,中歐班列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成渝)已開行超3500列,佔中國中歐班列開行總量30%以上,成為行業“領頭羊”。“依託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將形成面向‘一帶一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供應鏈樞紐。”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湯繼強説。
這是6月5日拍攝的日出時分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無人機照片)。6月27日,我國“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啓用。新華社發(何海洋 攝)
空中開放走廊也在加密。成都已開通國際(地區)航線131條,規模穩居中國中西部第一,也是中國中西部唯一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隨着重慶新機場規劃提上日程,未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小時通行半徑內,有望覆蓋4座國際機場,開放能級將再次提升。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西南分會主席馬曉利在中國北京生活了17年。最近,他和家人一起搬到了成都。
“我們的西南分會是今年發展最快的分會。這一區域的潛力仍然有待挖掘。”馬曉利説,中國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成渝地區提升至與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同等級別,開啓了更多機會。“在我們每年的商業信心調查報告中,有65%的成員都對這一戰略抱有很大期望。”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一步凸顯了中國西部地區在推動中國新時代經濟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一個月前在第十八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上視頻致辭時表示,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陰霾逐漸散去,新中為促進經濟復甦開展合作尤為重要,雙方可利用中國西部處於歐洲、中亞、東南亞“十字路口”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合作。
重慶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姚樹潔認為,成渝地區作為中國西部龍頭,完全有能力依託雙城經濟圈戰略激活中國西部近4億人口的廣闊市場,成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點之一。
在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與重慶市渝北區交界處的“川渝高竹新區”,一家企業的員工在擺放整理生產的成品(2020年1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王曦 攝
“中央已明確提出促進共同富裕,從全國來看首先要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湯繼強表示,整個西部佔中國國土面積的71%卻僅貢獻了20%左右的地區生產總值,成渝地區作為中國西部靠近“胡煥庸線”的最大經濟龍頭,應肩負起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大增長極後,建設中國經濟“第四極”的歷史使命。(記者:惠小勇、李勇、楊迪、趙宇飛、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