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美聯儲主席提名背後,有何玄機?| 京釀館
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提名鮑威爾連任美聯儲主席。資料圖。圖/ICphoto
當地時間11月22日上午,美國總統拜登公佈了下一任美聯儲主席提名,現任主席傑羅姆·鮑威爾被提名連任。這意味着,鮑威爾2.0時代即將開啓。
“需要美聯儲的穩定性和獨立性”
美聯儲實際上是獨具美國特色的央行系統,1913年底成立,素以相對於聯邦政府和黨派政治的獨立性和穩定性著稱。直到2017年,歷任美聯儲主席都能獲得至少一屆連任機會。
但這一紀錄在2017年被特立獨行的特朗普所打破:他不滿時任美聯儲主席耶倫堅持加息週期的執着,打破慣例讓僅任職一屆的耶倫“脱袍讓位”,換上了儘管系政敵奧巴馬選入美聯儲理事會,卻在“注入流動性”問題上和自己不謀而合的鮑威爾。
然而,這個新版“伯樂與千里馬故事”很快便幻作滿地碎片:就職後的鮑威爾堅持按照美聯儲認定的節奏“有序注水”,而不願俯就性急總統的“大水漫灌”,氣急敗壞的特朗普很快就在媒體和網絡社交平台上火力全開,指名道姓大罵“愚蠢的美聯儲和鮑威爾”。
時至今日,他還動輒把鮑威爾掛在嘴邊,稱之為“我四年任期內最糟糕的人事任命”。但是絕大多數民眾並不這麼認為,甚至認為鮑威爾主管美聯儲,才讓美國經濟在接二連三的驚濤駭浪衝擊下,能勉強穩住腳跟。
説到鮑威爾,走的是一條經典北美政商精英的“旋轉門”之路:法律專業出身,先當律師,後搞金融,1992年成為小布什政府財政部主管國內金融的副部長。2012年,他被奧巴馬提名進入聯邦儲備委員會,2017年被特朗普提名接替耶倫,翌年2月5日正式就職。
拜登在宣佈對鮑威爾連任的提名時表示,美國“需要美聯儲的穩定性和獨立性”,他談及美聯儲在疫情期間穩定市場和支持經濟方面所起積極作用,稱“這是對美聯儲的證明”,並將之歸功於鮑威爾“穩健而果斷的領導”。
為何美國媒體感到意外?
特朗普打破“美聯儲主席至少連任一屆”的慣例後,此次提名揭曉前,“下屆美聯儲主席究竟是誰”的懸念已被熱議數月之久,且第一熱門人選並非鮑威爾,而是此次同時被提名為美聯儲副主席、現任美聯儲理事的佈雷納德。因此,人選一出,許多美國媒體普遍用“出乎意料”來形容。
之所以如此猜測,是因為此前拜登屢屢遷就民主黨內以沃倫為代表的所謂“進步派”意見,後者屢屢質疑鮑威爾領導下的美聯儲不願“加強監管”,抱怨其繼續堅持維持極低利率,導致常年低通脹的美國通脹率持續高漲。
“進步派”攻訐鮑威爾,以及許多觀察家相信鮑威爾大概率不能連任的一大理由,則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鮑威爾是如假包換的鐵桿共和黨人。
雖然,美聯儲素以“獨立性”著稱,跨黨派提名司空見慣,但近來兩黨對立情緒激烈,民主黨內“進步派”拿鮑威爾黨派色彩説事也在所難免。而美聯儲理事會近幾十年一直是共和黨建制派的“橋頭堡”,熱衷於兜售“數字貨幣”概念的佈雷納德,則是理事會里唯一一位民主黨人。
然而,這一次,拜登在“黨爭”和“務實”間罕見地選擇了後者。一些分析家認為,鮑威爾在“就業最大化”和“保持通脹穩定”的美聯儲“兩大根本使命”中堅定不移地選擇前者優先。
這一選擇得到美國市場和兩黨中大多數人的認同,也是拜登所支持的。正如其所言,當此多事之秋,寧願選擇穩健而非冒險改變。為此,拜登甚至不惜在沃倫等“進步派”明確持異議情況下“硬扛”。
鮑威爾得到兩黨大多數關鍵人物支持,對其提名容易通過,也是一個重要考慮選項。鮑威爾的前任、現任財政部長耶倫(民主黨籍)直言自己向拜登提出了“讓鮑威爾連任”的建議,理由是“此時應選擇一位經驗豐富且可信賴的人選”。
今年1月25日,美參議院投票確認耶倫財長提名,耶倫不僅是美國首位女性美聯儲主席,還是首位女性財長。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世面“欄目
由於特朗普的特立獨行,讓近年來的美國政壇非此即彼現象變本加厲。此次拜登在美聯儲主席提名問題上罕見不給“進步派”面子,是系統性戰略轉變,還是“只此一回下不為例”,還需要認真觀察。
挑戰仍然不小
但這不意味着鮑威爾的第二任期,不會遭逢嚴峻挑戰。
比如,美聯儲如何“退出”疫情期間所實施的各項特殊補貼,有效平抑通脹,又不至於影響經濟增速,仍是一項迫在眉睫的考驗。鮑威爾一直宣稱“疫情等形勢穩定後通脹會自然回落”,將信將疑的美國民眾很快將看到他這一預言是否應驗,併為他打分。
此外,“進步派”一再將“氣候變化”、“收入平等”等政治性甚至政黨性話題引入美聯儲貨幣政策層面討論,對美聯儲素來標榜的“獨立性”、“穩定性”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拜登不可能每一次都“推擋”,事實上他在提名鮑威爾連任的同時,也提升了佈雷納德的職位和角色,這可被看作對“進步派”的補償。
事實上,美聯儲仍有包括一位副主席在內的多個空位,如果拜登持續這樣“補償”下去,美聯儲和鮑威爾本人所珍視的“獨立性”、“穩定性”,將可能受到更強烈衝擊。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