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均價上漲1萬 部分品牌還要加價!今年買車為何這麼難?
臨近過年,相信不少人都在計劃購買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開開心心地回家過年。但與以往“逢年過節就大促”不同,今年的汽車市場一改常態,從買方市場變成了賣方市場,加價提車的情況頻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近日,據央視財經報道,今年國內汽車市場情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當中最明顯的就是價格上漲。數據顯示,今年傳統燃料車車市銷售均價達到15.6萬元以上,較去年同期提升1萬元左右。這對於已連續多年下滑的中國車市來説是較為罕見的,所以最近經常有人消費者反映提車難、購車成本上漲的情況。
而且在本次系列報道中,除了市面大部分品牌都出現了成交價格上漲的情況之外,還提到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加價情況,例如某豪華品牌的高端車型需要加5-30萬元不等才能提車,假如不加價就直接不能預訂。
除了豪華品牌之外,部分合資品牌同樣存在加價情況,不同的是,其加價的作用是提供優先提車的權利,其中某款全新車型同樣需要加價數萬元才能在3個月內提車,讓不少人都感到鬱悶。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之所以會出現成交均價上漲的情況,主要是由於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各大汽車芯片廠家停工停產,從而使得各大汽車主機廠都難以按時按量交車,才出現了目前的需大於供的局面。
以豐田為例,其此前已經將9月份的全球汽車產量從原計劃的90萬輛縮減到54萬輛,而且光是日本本土的14家工廠就有27條生產線被迫停工,可想而知缺芯導致的問題有多嚴重。
不僅如此,歐洲各大車企也受到明顯的影響,汽車產能大幅下降,很多地區一車難求,而這基本覆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品牌。
除此之外,疫情還導致全球海運價格大幅上漲和時效降低,受此影響部分進口車的提車時間大部分都比以往延遲了3個月以上,於是才催生出某些豪華品牌大幅加價才能提車的局面。
實際上,根據商務部印發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規定,經銷商應當在經營場所以適當形式明示銷售汽車、配件及其他相關產品的價格和各項服務收費標準。
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銷售或收取額外費用,諸如上牌、出庫、裝飾、保險等費用,也均不能強制要求消費者支付。而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加價提車情況,自然是屬於違法的行為。
在教授看來,要想真正解決目前汽車市場上的亂象,除了要有相關措施進行監管之外,根源上還是要解決疫情導致的芯片短缺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中國汽車市場重回良性發展的趨勢,讓廣大消費者買得舒心!